百词典

《题姚雪蓬使君所藏苏野塘画》

时间: 2025-05-03 22:36:23

诗句

高者为山,坳者为壑。

为烟为云,渺渺漠漠。

水鸟树林,人家聚落。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

天机自然,神惊鬼愕。

呜呼,此吾故人野塘苏元龙之墨迹,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6:23

原文展示

高者为山,坳者为壑。
为烟为云,渺渺漠漠。
水鸟树林,人家聚落。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
天机自然,神惊鬼愕。
呜呼,此吾故人野塘苏元龙之墨迹,
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

白话文翻译

高的地方是山,低洼的地方是壑。
有烟有云,渺渺茫茫。
水鸟在树林间飞翔,人家聚集在一起。
骑马的人往哪里去,坐船的人还未停泊。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
天机在自然中,令人惊叹不已。
哎呀,这是我故人野塘的苏元龙的墨迹,
其中有石屏老人的泪痕,又在野塘的画上添了一笔。

注释

  • 高者为山,坳者为壑:形容自然地形的高低起伏。
  • 为烟为云,渺渺漠漠:描述山中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
  • 水鸟树林,人家聚落:描绘水边鸟类和人家生活的和谐美好。
  • 骑者何之:骑马的人往哪里去,表现出一种离去或探寻的情态。
  • 舟者未泊:坐船的人尚未停泊,暗示着一种未完的旅程。
  •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指画作的丰富多彩与复杂的意象。
  • 天机自然,神惊鬼愕:自然的奥妙让人感到惊叹。
  • 石屏老泪痕:暗指画中包含了悲伤的历史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俭,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人,擅长诗、词、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戴复古与故人相聚之时,因故人所藏的画作而生出感慨,结合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人及其作品的深情怀念。开篇通过对高低地形的描写,构建了自然的宏伟画面,接着以烟云的渺茫引入,表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水鸟、树林、人家聚落的描写,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游走的情景,似乎暗示着一种对生活的探寻与追求。转而指向“三尺纸上,万象交错”,则是对画作的赞美,强调了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后一联,诗人感叹故人苏元龙的墨迹中蕴含的情感,这不仅是对画作的赞美,更是对友谊的追忆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整首诗在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中,形成了一种交融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者为山,坳者为壑:自然的对比,象征着高远与低洼。
  2. 为烟为云,渺渺漠漠:描绘了风景的朦胧感觉,给人一种飘渺的联想。
  3. 水鸟树林,人家聚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4.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引发思考,表现出对生活方向的探问。
  5. 三尺纸上,万象交错:表现艺术作品的丰富和多元。
  6. 天机自然,神惊鬼愕:自然的奥妙让人惊叹,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7. 呜呼,此吾故人野塘苏元龙之墨迹:直接表达了对故人和其作品的怀念。
  8. 中有石屏老泪痕,又与野塘添一笔:情感的深刻,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和记忆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喻为山和壑,形象鲜明。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让烟云充满情感。
  • 对仗:诗句的工整排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怀念,以及对艺术的赞美。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和坚定的信念。
  • :代表低洼与沉静,反映人生的起伏。
  • 烟云:象征梦幻和变幻,表现诗人的思维。
  • 水鸟:代表自由、灵动与自然。
  • 人家聚落:象征着温暖与人情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者为山,坳者为壑”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高低
    • B. 人的高低
    • C. 画家的技艺
  2. “骑者何之,舟者未泊”中的“未泊”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状态
    • B. 一种情感
    • C. 一种景象
  3. 诗中提到的“石屏老泪痕”代表了什么?

    • A. 历史的沉淀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的情感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大自然的壮美,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山居秋暝》:与本诗相似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赵倅昴发第四十六 召张世杰第十七 张制置珏第五十一 张秘撰汴第一百一十五 赠曾一轩 赠余月心五首 赠余月心五首 赠杨樵隐应炎谈命 赠蜀医钟正甫 赠萍乡道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一夫一妻制 月闭花羞 足青 异用 自字旁的字 其应如响 风木叹 相忘形骸 辛字旁的字 名结尾的成语 强宗右姓 哑轧 毛字旁的字 袖里藏刀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