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22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谁家在大道边上兴建了华丽的住宅?
豪华的房屋层层叠叠,高墙外环绕着庭院。
房屋连绵不断,像六七座堂屋相连。
其中一堂的建造费用高达百万,炊烟袅袅升起。
洞房温暖而清爽,不受寒暑影响。
高堂空旷而高远,坐卧时能见到南山。
绕着走廊有紫藤架,夹道的红药栏生机盎然。
我攀枝摘樱桃,带着花儿挪动牡丹。
主人在此坐了十年,做了大官。
厨房里有臭肉,库房里有腐朽的铜钱。
谁能和我谈谈,问问你们的亲属间难道没有穷苦人,忍心不救饥寒?
怎么能只顾自己,想要保全千年的安稳?
马家宅子不见了,现在变成了奉诚园。
马家宅: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家宅,象征着富贵与权势的消逝。奉诚园则是在历史变迁中,许多豪华宅邸变成了普通场所,寓意对富贵的淡泊。
作者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其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化,直面社会问题,常以诗歌抒发对人间疾苦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官场腐败之时,诗人目睹了许多富贵人家的奢华与穷苦百姓的困境,因而感慨万分,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伤大宅》是一首揭示社会矛盾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豪华住宅的同时,揭露了其中的腐朽与不公。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谁家起甲第”引入,既关注了豪门的奢华,也暗示了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
全诗通过细致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富有者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然而这奢华背后却是厨房里腐臭的肉和库房里腐朽的钱,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对比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更让人思考在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表象下,真正的苦难与不幸是如何被掩盖。
诗的最后几句以“谁能将我语”直抒胸臆,诗人向读者发问,质疑富人是否真的无情,是否对周围的穷苦人感到愧疚。通过对马家宅与奉诚园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变化的无奈与对人间冷暖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中,形成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反映了白居易关心民生、呼唤社会公正的诗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比豪宅的奢华与社会的贫困,反映了对人间冷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与批判,呼唤人们关注底层的生存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伤大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豪华生活的羡慕
B.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高堂虚且迥”意指什么?
A. 高堂的奢华
B. 高堂的空旷与孤独
C. 高堂的景色
D. 高堂的历史
诗中“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是用来对比什么?
A. 富人与贫者的生活
B. 食物的种类
C. 家庭的和谐
D. 美与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