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38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
白居易 〔唐代〕
蔼蔼春景余,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骑,飘摇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与一道士,山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
又惭云水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
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初夏的朦胧云彩。诗人骑马归来,衣裳在风中飘动。早晨向四位宰相请安,傍晚与一位道士一起在山中寻访青溪的住所。尽管官吏隐退,政坛的纷争依然没有改变。道理在于适应当下,无需担忧外在的事物。然而,诗人心中惭愧,觉得自己不及高飞的鸾凤;又感到羞愧,认为自己不如云水间的鸥鹤。诗人一边喝酒,一边读书,兴致高涨,恍惚间入睡,醒来后思绪游荡。于是,他向师傅询问,日月如梭,究竟该如何面对这变化无常的世界。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大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作品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游南山时,与友人交流诗酒,表达了身处官场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居易的《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蔼蔼春景余,峨峨夏云初”两句描绘出春夏交替的美丽景象,带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躞蹀退朝骑,飘摇随风裾”展现了他在官场中的疲惫与不安,仿佛象征着他对权力的无奈与厌倦。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与道士的相聚,暗示了他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官场的纷争使得他更加渴望逃避现实,寻找内心的宁静。后半部分的“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则展现了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尽管外界纷扰,他仍希望在美酒与书籍中寻得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与自然的哲学理解,既有对官场的批判,也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对自由与自然的渴望,反映了白居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白玉除”指的是:
A. 皇宫
B. 道观
C. 书房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
C. 忽视
诗中提到的“鸾凤”为何感到惭愧?
A. 自己不如它们高飞
B. 自己不如它们美丽
C. 自己不如它们聪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