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时间: 2025-05-02 18:15:02

诗句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02

原文展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白话文翻译:

几片红霞映照着夕阳,我更想把酒杯递向你。
行人们不必叹息这碧云已晚,上国的春天每年都是草木芳香。
雪已融化,蓝关的寒气略微减轻,雁儿回到湘浦,发出怨怼的鸣叫。
你不必对遥远的沧波感到惆怅,十二座玉楼哪里是我的故乡。

注释:

  • :意为“招揽”或“抓住”,这里指的是把酒杯递过去。
  • :指衣袖,诗中用以描绘朋友的衣着。
  • 上国:指的是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国。
  • 蓝关:地名,指蓝田、蓝关一带,常用作寒冷的象征。
  • 湘浦:指湘江的水边,雁儿归来之地。
  • 沧波:指大海,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和人生的漂泊。
  • 玉楼:传说中的美丽楼阁,可象征理想和美好。

典故解析:

  • 蓝关湘浦: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漂泊感,蓝关雪后的寒冷与湘浦归雁的怨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身处的环境和生活境遇的感慨。
  • 十二玉楼:传说中美丽的楼阁,强调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既是美丽的象征,又暗含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事感慨,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名叫“进士”的朋友,此时他因科举未能得志而归乡,诗人对此感到惋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是曹邺的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和心情。开首的“数片红霞映夕阳”意象生动,夕阳下的红霞,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即将逝去的光阴。接下来的“揽君衣袂更移觞”更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酒杯的递交象征着友情的延续与祝福。

诗中提到“行人莫叹碧云晚”,提醒朋友不要为现实的困境而感到悲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紧接着“上国每年春草芳”,描绘了理想的美好,说明即便身处逆境,春天的草木依然会生长,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后面的“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则转向自然描写,蓝关的雪融化与归雁的怨鸣,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最后一句“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诗人似乎在告诫朋友,远方的海洋并不是真正的归属,理想的“玉楼”也并非他真正的家乡,表现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际遇的反思,表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数片红霞映夕阳:描绘黄昏时分,红霞映照在夕阳下的美景,引入了送别的氛围。
  2. 揽君衣袂更移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酒杯的传递象征着友情的珍贵。
  3. 行人莫叹碧云晚:劝慰朋友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悲伤,展现了诗人的宽厚性情。
  4. 上国每年春草芳:用自然的变化传达希望与美好,暗示理想生活的存在。
  5. 雪过蓝关寒气薄: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时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感受。
  6. 雁回湘浦怨声长:归雁的哀鸣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7. 应无惆怅沧波远:劝慰友人,远方的海洋不必感到惆怅,表现了开阔的胸怀。
  8. 十二玉楼非我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红霞、夕阳、雪、雁)表现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十二玉楼象征着理想与归属感,体现了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霞:象征美好与温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
  2. 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有离别的意味。
  3. 酒杯:友情的象征,传递着深情。
  4. 蓝关:象征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冷漠。
  5. 湘浦:归雁的故乡,象征思乡之情。
  6. 玉楼:理想与美好的象征,反映对故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雪过蓝关”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冷静的思考
    C. 生活的艰难
    D. 归乡的期盼

  2. “应无惆怅沧波远”这句的意思是? A. 不必为远方的海洋感到忧虑
    B. 远方的海洋是归宿
    C. 沧海桑田的变化
    D. 忧虑是人生常态

  3. 诗中“十二玉楼”象征什么? A. 理想与归属感
    B. 现实生活的美好
    C. 朋友的祝福
    D. 诗人的故乡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
  • 李白《早发白帝城》: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快速变化,展现了不同的离别情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安国寺赠广宣上人 送客二首 送友人弃官归山居 遣愁 洛源驿戏题 自蔚州南入真谷有似剑门,因有归思 劝行乐 过南邻花园 月下喜吕郎中除兵部 阴地关见入蕃公主石上手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谫才 双引 主寄 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俗手伶工 穿穴逾墙 阿睹 片词只句 扬武耀威 禾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包含橹的词语有哪些 乘伪行诈 缶字旁的字 恼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