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34
高风当日几相寻,并见攀条赠友吟。方恨偷儿疑鬼物,宁知天籁寄人心。世殊不异山阳笛,志在依然流水琴。闻道奚囊投烈焰,记来只字抵千金。
在那高风的日子里,我几次去寻找,偶然见到攀条的朋友吟唱。心中更是怨恨那小偷,竟然怀疑那是鬼怪般的存在,哪里知道天籁之音其实是寄托在他人心中的。世间的音调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如同山阳吹出的笛声,我的志向依然如流水般的琴声。听说奚囊可以投进烈焰,记得那字句的价值可以抵得千金。
孙奇逢,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友情与人生哲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阶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反映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音乐的深刻理解。开篇的“高风当日几相寻”,营造了一种清新、悠远的意境,似乎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接着“并见攀条赠友吟”,则引入了友谊的主题,通过描绘朋友吟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诗中“方恨偷儿疑鬼物”,用“偷儿”和“鬼物”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世俗杂念的排斥和对纯粹音乐的向往。接下来的“宁知天籁寄人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传达的情感。
“世殊不异山阳笛,志在依然流水琴”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理解,认为无论是山阳的笛声还是流水的琴声,其本质都是情感的表达。最后一句“闻道奚囊投烈焰,记来只字抵千金”,表达了文字与音符的珍贵,显示出诗人对文化的珍视。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和音乐的赞美,也有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音乐及友谊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珍视,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诗中提到的“高风”象征什么?
“天籁”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奚囊”是什么?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而孙奇逢则通过与友人吟唱的场景,突出友情与音乐的和谐美。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际关系中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