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2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25:53
漱石先生难可意,齧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漱石先生的难以理解的情感,以及对久未相见的朋友的思念。诗人知道在外旅行感到愁苦无奈,因此写下这首诗以寄托情感,调侃李陵的遭遇。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多方面均有极高成就,风格豪放、豁达,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写作于苏轼在外游历的时期,因思念朋友而作。李陵的故事在古代文人中常被提及,表现出对友人遭遇的关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苏轼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诗人以“漱石先生难可意”引入,表达了对高洁品格人士的敬仰与难以接近。接着,通过“齧毡校尉久无朋”,展现了自己在外旅行的孤独和无奈。在这段旅途中,诗人不仅感受到孤独,还反思了自己的处境与内心的忧伤。最后一句“故遣吟诗调李陵”则是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寄托于李陵的故事,显示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愁苦与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漱石”是指谁?
A. 朋友
B. 高洁之人
C. 军官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校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荣耀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李陵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成功
B. 忠诚与遭遇不幸
C. 友谊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