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时间: 2025-05-07 06:33:20

诗句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3:20

原文展示: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深邃思想。开头两句意指,真正的聪明才智是无法用心去想念的,然而即使处于枯萎的状态,内心的光明却不会消逝。接着,诗人指出,心定时智慧便会显现,定与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接下来的几句强调了“妙湛”和“总持”这两个境界,说明真正的理解是沉默的,非语言所能表达的。其后提到,许多人在讨论时像雷电般激烈,却无法看到事情的真相。最后一句则暗示,要想深入了解“妙湛”和“总持”,还需要向江东的三语掾请教。

注释:

  • 卓然:卓然独立,形容人高洁的品格。
  • 精明念:聪明的思绪。
  • 兀然:孤独、静默的样子。
  • 灰槁:比喻枯萎的状态。
  • 定慧:心的安定与智慧的结合。
  • 不二门:禅宗的核心思想,强调境界的统一。
  • 周易:古代经典,讲述阴阳、变化的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词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的词风著称。苏轼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在佛教禅宗思想上的探索与领悟。此时的苏轼经历了许多波折,心态愈加沉静,开始对人生的本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妙湛”和“总持”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探讨,体现了苏轼对人生、智慧与内心平静的深刻理解。诗中以“卓然精明”开篇,强调真正的智慧并非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接着,诗人提到“方定之时慧在定”,即当内心达到安定时,智慧便会自然显现。

在诗的中段,苏轼通过“妙湛”和“总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禅宗境界的体验,强调了沉默与内观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理解是超越语言的,反映了禅宗“默照”的特征。

最后,诗中提及许多人在争论中如同雷电般激烈,却未能触及事物的真相,展现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冷静与洞察。他希望能通过对话进一步了解更深的道理,这也表明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谦逊。

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卓然精明念不起:真正的聪明才智无法通过思考获得。
  2. 兀然灰槁照不灭:即使处于枯萎状态,内心的光明依然存在。
  3. 方定之时慧在定:在心灵安定的时刻,智慧自然显现。
  4. 定慧寂照非两法:安定与智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统一的。
  5. 妙湛总持不动尊:指一种高深的境界,超然物外。
  6. 默然真入不二门:通过沉默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7. 语息则默非对语:当言语停止时,理解超越了对话。
  8. 此话要将周易论:此观点与《周易》的思想相通。
  9. 诸方人人把雷电:许多人在激烈争论,似雷电般震撼。
  10. 不容细看真头面:却无法看到事情的真相。
  11. 欲知妙湛与总持:想要了解更深的道理。
  12. 更问江东三语掾:还需要向他人请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定慧寂照非两法”中“定慧”与“寂照”相对。
  • 比喻:如“把雷电”形容争论的激烈。
  • 反语:通过“语息则默”表达了沉默的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安定与智慧的关系,强调了内观与沉默的重要性,体现了苏轼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卓然:象征高洁与独立。
  • 灰槁:象征生命的枯竭。
  • 雷电:象征纷争与喧闹。
  • 妙湛、总持:象征高深的智慧与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卓然精明念不起”的意思是: A. 真正的智慧难以通过思考获得
    B. 聪明的人总是在思考
    C. 精明的人才是成功者
    D. 值得追求的智慧

  2. “定慧寂照非两法”中“定慧”指的是: A. 安静与智慧的结合
    B. 心灵的迷茫
    C. 争论与安静
    D. 语言与沉默

  3. 苏轼提到的“江东三语掾”是指: A. 一种智慧的象征
    B. 需要请教的人
    C. 诗中的意象
    D. 一种哲学思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阳明《传习录》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白居易:苏轼的诗多探讨哲理与内心,白居易则关注民生与情感。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禅宗思想与文学》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昨日陪深之学士饭净因登罗汉阁期致远不至忆山阴弟各赋一首遂寄二君 云居相送至下杉庄 云盖老僧八十二 十四弟得书承已次东流赴省试因寄小诗呈推官承务弟 和致远学士韵 元祐三年同深之学士子开侍郎在初考今复承乏有怀旧游因作此诗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学士子开侍郎 其二 元祐三年同深之学士子开侍郎在初考今复承乏有怀旧游因作此诗并幕次唱酬二章寄呈深之学士子开侍郎 其一 东流道遇伯兄西归寄二篇 其二 同游独山 其四 苦旱和俞都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人旁的字 叨名 一鼓而下 从善如登 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思想体系 矢如雨集 插科使砌 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胎蚌 玉字旁的字 包含奬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弦筦 华衮之赠 鬥字旁的字 如履平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