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7:07
细读南山扣角歌,机锋投处几曾多。
道人不踏门前路,敝帚其如自爱何。
仔细品读《南山扣角歌》,那机巧的锋芒投射处又有多少呢?
道人却不走这门前的小路,连一把破扫帚也怎么能自我珍惜呢?
《南山扣角歌》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的精神。诗中提到的“道人”可能指的是道教修行者,强调了对世俗的拒绝与对理想的追求。
张镃,宋代诗人,生于唐末,卒于宋初,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纷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杂兴》是张镃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在细读《南山扣角歌》时,思绪万千,感受到其中的机锋和智慧。接着,他通过“道人不踏门前路”这句,表现出一种拒绝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态度。诗中虽有对物质的轻视,但更深刻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诗人用“敝帚”来比喻对自我的珍惜,暗示他认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古典文化的赞美,也有对自我反思的深邃思考。张镃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诗歌、人生以及理想的独特理解,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了自我珍惜与理想追求的重要性。
“细读南山扣角歌”中的“南山”象征什么?
“道人”在诗中主要指代什么?
“敝帚其如自爱何”意在表达什么?
张镃与王之涣的对比:两位诗人都以自然和理想为题材,但张镃更偏向于内心的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