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16
自古湖南地,难招旅客魂。
渔歌屈颜悴,鵩赋贾声吞。
抑郁忧时老,潺湲伏枕痕。
当年下巴蜀,何苦向湘沅。
罕见亲知面,徒抛肺腑言。
蓬蒿辞朗照,杯炙落尘喧。
淼淼衡阳去,依依郴岸昏。
聂贤空接待,崔舅谬温存。
实谶湖边旐,虚谋汉上园。
厄深千载恸,道屈百家尊。
舟子传疑墓,诗翁问旧村。
公真悬日月,我亦走乾坤。
浦树思依倚,滩流有愤冤。
篇章极冥契,飘泊共谁论。
自古以来,湖南这片土地就难以吸引旅客的魂魄。渔民的歌声悲凄,鵩鸟的赋诗声吞没了商贾的声音。我心中抑郁,难免因忧虑而苍老,耳边潺潺水声似乎在枕边徘徊。当年我在巴蜀,不知道为何要向湘水流去。难得见到亲友的面孔,白白地抒发心中的肺腑之言。蓬蒿在月光下辞别,酒杯在喧闹中落满了尘埃。衡阳的去处模糊不清,郴州的岸边已渐昏暗。聂贤空有的接待,崔舅却错以为温存。湖边的旐旗似乎是实实在在的预言,而汉朝的园林则显得虚无缥缈。千载的悲痛在心底涌现,百家的尊荣也显得屈辱。舟子传来对古墓的疑惑,诗翁询问着旧日的村庄。公真悬日月,我也在天地间游走。岸边的树木让我思绪依靠,滩流则带着我的冤屈与愤怒。篇章的契合在于深邃,漂泊的我又能与谁交流呢?
王先谦(1640-1712),字子韶,号少云,晚号天池,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及山水画,作品常以抒情见长,表现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本诗作于清代,王先谦在游历湖南时,常感慨故乡与亲友的疏远,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反映出士人的孤独与忧虑。
《过耒阳有怀杜工部》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的开头直入主题,指出湖南的地理环境对旅客心灵的压抑,渔歌与赋诗的对比突显了旅途的孤独和无奈。接着,诗人自述心中的抑郁,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巴蜀的回忆与对湘水的无奈,思乡之情愈发深沉。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友人的提及与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诗中“舟子传疑墓,诗翁问旧村”的意象,透露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乡愁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运用的比喻与意象,诸如“蓬蒿辞朗照”,对比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当下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孤独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杜甫的怀念,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人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本诗的主要怀念对象是谁?
A. 王先谦
B. 杜甫
C. 聂贤
D. 崔舅
“渔歌屈颜悴”中的“屈颜”意为?
A. 低头
B. 悲伤
C. 魂魄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潺湲”是指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鸣
D. 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