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孤松》

时间: 2025-05-02 13:24:14

诗句

向阳花木并含滋,蟠郁空留岁暮姿。

小草托根欣得所,风霜独受有谁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14

原文展示:

孤松
李景祥 〔清代〕
向阳花木并含滋,
蟠郁空留岁暮姿。
小草托根欣得所,
风霜独受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向阳的花木生长得枝繁叶茂,然而孤独的松树却只剩下岁末的姿态。小草在根部获得了生存的乐趣,而风霜的侵袭却无人知晓,只有松树独自承受。

注释:

  • 花木:花草树木的统称。
  • 蟠郁:形容生长茂盛的样子,蟠:盘绕,郁:茂盛。
  • 岁暮:年末,岁尾。
  • 小草:指普通的草,象征微小而坚韧的生命。
  • 托根:扎根于土中,意指小草在生长过程中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
  • 风霜:自然界的不良天气,象征艰难困苦。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孤松”象征着坚韧和独立,与许多文人所推崇的“松”这种象征高洁品格的植物形成了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景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孤独与坚韧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士人面临名与利的困扰,诗中表达了对孤独与坚韧生存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孤松》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诗中先以“向阳花木”引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了生命的繁荣与希望,却紧接着以“孤松”来对比,这种对比更显孤松的无奈与坚韧。诗人通过小草的快乐生长,反映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存的乐趣。而“风霜独受”则引发读者的同情,强调了孤松承受的无形压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生命的感悟,也有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向阳花木并含滋:向阳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表明自然界的繁荣。
  2. 蟠郁空留岁暮姿:虽然花木茂盛,但孤松却显得苍老,留存岁末的孤独姿态。
  3. 小草托根欣得所:小草扎根于土壤,享受其生存的乐趣,象征生存的希望。
  4. 风霜独受有谁知:只有孤松在冷风与霜雪中独自承受,这种孤独与艰辛无人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松”比作孤独的士人,表达出内心的孤独。
  • 对比:通过花木与松树的对比,突出孤独与坚韧的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孤独生存的价值,表现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信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松:象征孤独与坚韧的精神。
  • 小草:代表微小而坚强的生命。
  • 风霜:象征困境与挑战。

这些意象不仅呈现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向阳花木”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繁荣
    C. 生命的孤独

  2. 在诗中,孤松承受了哪些自然因素的侵袭? A. 雨水
    B. 风霜
    C. 阳光

  3. 诗人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孤松》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命的思考。王维诗中虽有幽静之美,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而李景祥则通过孤松传达了对生命困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更为内心化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景祥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含笑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 偶成 寄题荆南抚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楼二首 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 送客山行 大儿长孺同罗时清寻凉盬桥 题玄潭观雪浪阁 春暖郡圃散策三首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侵攘 包含偿的词语有哪些 厌浥 玉字旁的字 置而不问 贪情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 昨朝 音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茫无边际 扇枕温被 不测之诛 廾字旁的字 银塘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