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致方曦》

时间: 2025-05-02 21:57:05

诗句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

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57:05

原文展示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
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仰望,似乎只在咫尺之近,却又感觉遥不可及。
无论怎么呼唤,竟然没有一个回应,谁又知道心中的离愁别恨是多么深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高大的楼房,象征着遥远的期待和孤独的心情。
  • 咫尺天涯:原意是形容距离近似却又感到遥远,表示一种深切的思念。
  • 百唤无一应:用“百”字夸张地表达无论如何呼喊都无人回应的绝望。
  • 离恨:离别的怨恨,表现了离别后的痛苦。

典故解析:
“咫尺天涯”常用于表达思念的无奈,出自古文,意指虽然在眼前,但感情上的隔阂却让彼此如同天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苦难与抗争,富有感情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萧红感受到孤独与离别的时期,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与对亲人的思念,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感受。

诗歌鉴赏

《致方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它通过高楼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高楼举目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孤寂的空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向远方眺望,似乎在寻找某种慰藉。然而,“咫尺天涯间”却道出了心中无法言喻的距离感——虽然在同一片天地下,心灵的距离却无法拉近,这种感觉让人倍感无奈。

接下来的“百唤无一应”则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诗人无数次的呼唤,却得不到回应,反映了她在情感上的无助与失落。最后一句“谁知离恨多”则是对离别苦痛的深刻感慨,令人动容。离恨的沉重,正是萧红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非常凝练,萧红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楼举目望:在高处眺望,传达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象征着孤独。
  • 咫尺天涯间:即使在近处,心灵的隔阂却如同天涯,彰显思念的深切。
  • 百唤无一应:无数次的呼唤,反映了内心的渴望与失落。
  • 谁知离恨多: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对情感深度的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距离比作天涯,形象地表达思念的深远。
  • 夸张:用“百唤”来强调无回应的绝望。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与离别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示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的高度与对未来的期望。
  • 咫尺:代表着近距离的情感却又无法触及的遗憾。
  • 离恨:体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咫尺天涯”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亲密的关系
    • B. 心灵的距离感
    • C. 物理距离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孤独感?

    • A. 河流
    • B. 高楼
    • C. 山川
  3. 诗中“百唤无一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
  • 《离骚》屈原:探讨离别与痛苦。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致方曦》的思念主题相似,但《夜泊牛津》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而《致方曦》则侧重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萧红文集》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翁行为阎家店老人作 落叶 其二 落叶 其一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四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三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二 故丞相吕成公挽歌诗辞五首 其一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三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幺字旁的字 余丑 埤益 谋及庶人 浘浘 彐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秘闻 传神阿堵 琐屑 子字旁的字 否极阳回 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才兼文武 酒地花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