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25
余有寒溪闻落木之句罗子为作画复赋
作者: 魏禧 〔清代〕
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
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寒光看不尽,日夕秋山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寒溪旁,看到落木的情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深邃。诗人走过西桥的路,来到东边的山丘,心中涌动着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绪。诗人想要通过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松树下倾听周围的声音,独自伫立在溪边,目光所及之处是那无尽的寒光,仿佛在与日落的秋山相知。
“寒溪”意指清冷的溪水,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代表宁静、孤独的环境。“落木”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中提到的“松下闻声”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从而引发内心的思索。
魏禧,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落叶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篇“左折西桥路,东皋连翠微”以“折”字引入,给人一种行走在自然中的感觉,仿佛可以看到那蜿蜒的山路。接下来的“谁将一幅纸,写余心所思”,显示了诗人想要将心中的感受通过画作表达出来的渴望。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这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独自一人,静静倾听自然的声音,展现出一种灵魂的孤独与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寒光看不尽”,不仅是对周围景象的感叹,也是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日夕秋山知”将诗的情感提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优雅的词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诗中“左折西桥路”的意思是什么?
A. 走在桥上
B. 转弯走向西边的路
C. 走向东边的山丘
“寒光看不尽”中“寒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冷的光线
C. 明亮的星光
诗中表现诗人孤独感的句子是?
A. 日夕秋山知
B. 谁将一幅纸
C. 松下闻声处,溪前独立时
这些资料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