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月》

时间: 2025-05-01 00:28:32

诗句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2

原文展示:

中秋月 程颢 〔宋代〕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静风轻好风吹,清光四溢照四方。 金行正盛的时节,阴魄正当中秋时。 仿佛窥见瑶池宫,分明露出桂树枝。 与英才共醉赏月,谁还会叹官场羁绊。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静:云彩平静,形容天空宁静。
  • 清光:指月光。
  • 溢四垂:月光洒满四方。
  • 金行:指秋天,五行中金代表秋季。
  • 阴魄:指月亮。
  • 瑶阙:传说中的仙宫。
  • 桂枝:指月亮中的桂树。
  • 遴英:选拔的英才。
  • 官羁:官场的束缚。

典故解析:

  • 瑶阙:源自古代神话,指天上的宫殿,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地方。
  • 桂枝: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中有桂树,常用来象征中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弟程颐并称“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之夜,程颢通过描绘中秋月的清辉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描绘云静风轻、月光四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中“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一句,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美感。最后两句“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表达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赏月景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程颢理学思想中的超脱和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描绘中秋夜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云彩平静,风轻好吹,月光洒满四方。
  2.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指出此时正是秋天(金行)最盛的时候,月亮(阴魄)正当中秋之夜。
  3. “彷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通过神话意象,描绘月亮仿佛是瑶池宫殿,清晰可见月中的桂树。
  4. “遴英同醉赏,谁复叹官羁”:表达与英才共赏月景的愉悦,以及对官场束缚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彷佛窥瑶阙”将月亮比作瑶池宫殿,增强了神秘感。
  • 拟人:“清光溢四垂”赋予月光动态,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月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态度,体现了理学思想中的宁静和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静:宁静的天空。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瑶阙:神秘的仙宫。
  • 桂枝:中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行方盛日”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彷佛窥瑶阙”中的“瑶阙”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仙宫 C. 桂树 D. 云彩
  3. 诗的最后一句“谁复叹官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官场的无奈 C. 对官场的超脱 D. 对官场的厌恶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月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虽然不是中秋,但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程颢的《中秋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中秋月为主题,但程颢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超脱,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程颢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程颢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和寺冲师闸山溪为水轩 呈定国 雪诗八首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张无尽过黄州,徐君猷为守,有四侍人,姓为 春帖子词 太白词 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清平乐·清淮蜀汴 虚飘飘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车尘马足 韭字旁的字 圈拢 怨敌 弇鄙 黽字旁的字 随世沉浮 小甲 斗字旁的字 镌脾琢肾 死结尾的成语 探本溯源 疏毛 黑字旁的字 狼前虎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