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2:15
又即事四首
作者: 刘克庄
塞氛未静铁衣寒,
愁绝江南庾子山。
谁使石郎捐一道,
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
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
夕烽明灭照龙湾。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未平、心绪沉重的情境。边塞的氛围依旧紧张,铁甲战衣寒冷刺骨,令人愁苦的情思让人想起江南的庾子山。是谁让石郎舍弃了战斗的道路,唯有听闻柴氏家族重新掌控了三关。向西望向太白山的孤垒,北面遥望神州,隔着多少千里。仍然怀念那楼船上高悬的黄钺,黄昏时的烽火明灭,照亮了龙湾。
刘克庄,字仲明,号瑶池,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多变,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以及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
刘克庄的《又即事四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思索。诗的开头以“塞氛未静铁衣寒”引入,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能感受到战士的寒冷与忧虑。接着,诗人回忆起江南的庾子山,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愁苦。接下来的“谁使石郎捐一道”,则是一种对历史的追问,反映出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望向西方的太白山和北方的神州,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忧虑。最后一联“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回归到具体的历史场景,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前局势的无奈,情感复杂而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形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战争对个人情感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悲剧性与个体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铁衣”指的是什么?
“愁绝江南庾子山”中“庾子山”代表什么?
“夕烽明灭照龙湾”中的“夕烽”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