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4
道傍古树身半枯,白蚁穴根虫穴肤。风摧雨撼霜雪冻,断石臲卼无人扶。忆昔勾芒肇初政,百卉腾达随呵虚。新柯荏苒旧柯壮,雾露膏沐光如濡。黄鹂翡翠语娇滑,桑扈戴胜鸣相呼。白鹤来巢鹿止荫,匠石愕睨争叹誉。宁知忧患生旦夕,野火倏忽起不虞。燎原烈焰难向迩,孰问柞栎杉与槠。枝燔叶焮根半赤,朽腐瞒液非时须。山林摇落岁方晏,聊以薜为荔衣袽。呜呼!广厦栋梁具,委弃草莽同薪刍。皇天未必替生意,更盼玉烛回旸乌。
路边的古树一半枯萎,白蚁在树根上打洞,虫子在树皮上留下痕迹。狂风猛烈,雨水冲击,霜雪侵袭,树木摇摆,断石倾斜,无人来扶持。回想昔日,万物生长,百花争艳,随风而动。新枝逐渐生长,旧枝依旧强壮,晨雾和露水滋润,阳光洒下如同浸润。黄鹂和翡翠鸟在枝头轻声细语,桑扈和戴胜鸟欢快地鸣叫。白鹤飞来在树上筑巢,鹿在树荫下停息,工匠们惊讶地注视,争相称赞。谁能知道忧患总是潜伏在眼前,野火瞬间就可能爆发,蔓延的烈焰难以扑灭,谁还会在意柞树、栎树、杉树和槠树呢?树枝燃烧,叶子焦灼,根部也开始变红,腐朽的液体污浊了时光。山林在岁月的流逝中摇落,聊以薜荔作为衣衫。唉!广厦和栋梁都完备,却被抛弃在草莽之中,像薪柴一样。老天未必会替我们保佑生意,还希望玉烛重新照耀黑暗。
刘基(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参与明朝的建立,后在政治上受到重用。刘基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而受到后世推崇。
《枯树图歌》创作于时代变迁之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古树的枯萎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表现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枯树图歌》是一首深具哲理性的诗作,通过描绘一棵古树的枯萎状态,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无情。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命运的交织。古树在风雨中挣扎,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磨难。而诗人通过对鸟类和动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诗中提到的“忧患生旦夕”,深刻揭示了人们在享受繁华背后潜藏的危机意识,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刘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对自然法则的无奈,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古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自然法则的思考。诗中反复提及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体现了深刻的哲理与感慨。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敬畏。
《枯树图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基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黄鹂”和“白鹤”象征什么?
A. 灾难
B. 和谐
C. 竞争
D. 失落
“宁知忧患生旦夕”意指什么?
A. 生活安定
B. 危机四伏
C. 自然无情
D. 生命珍贵
对比《枯树图歌》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基更侧重于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的感慨,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