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4
乡名文秀里光贤,别向钧台造化权。
阀阅便因今日贵,德音兼与后人传。
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肯镌。
归阙路遥心更切,不嫌扶病倚旌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恩赐的感慨。诗中提到他来自一个名叫“文秀里”的地方,那里的人才辈出。他感慨自己能获得这样的荣耀与恩赐,感到非常欣喜。然而,随着恩赐的到来,自己的身体却愈发虚弱,感觉难以回报这份恩情。他思念故乡,心中愈加迫切,尽管身体不好,仍不嫌辛苦地依靠旗帜回返。
翁承赞,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奋斗的时期,作者感受到自己在官场上的荣耀与身体的虚弱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翁承赞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恩赐的感慨。首句“乡名文秀里光贤”设定了诗的基调,直白而真诚。随后,诗人借用“钧台”这一权力象征,反映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对“阀阅便因今日贵”的描写,暗示了因为受封而带来的责任与压力。
而“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肯镌”则体现了深切的自责与无力感,诗人在获得荣华富贵的同时,感到身体的虚弱与未能回报恩惠的惆怅。最后两句“归阙路遥心更切,不嫌扶病倚旌旃”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即使身患疾病,仍然渴望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这种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恩情无法回报的无奈,构成了诗的核心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荣誉与身体的虚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声与地位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故乡名字是什么?
A. 文秀里
B. 光贤里
C. 钧台
D. 旌旃
诗人对获得的恩赐感到:
A. 高兴
B. 愧疚
C. 无所谓
D. 没有感触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想要逃避
B. 归乡的期待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现状的满意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切,而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两者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