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7:53
原文展示: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 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 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白话文翻译:
在野的客人思念茅屋,山中的隐士喜爱竹林。 琴与酒杯只等待合适的地方,风与月自然会来寻找。 小径上特别适合草,空旷的庭院不厌倦花。 一生中的诗与酒,自然能够与仙家相会。 杂乱的竹子开辟了三条小径,飞舞的花瓣遍布四周的邻居。 自古以来扬雄的宅邸,别有一种崇尚玄学的人。 风中宴席上调弄桂木的琴弦,月光下小径上引导藤制的酒杯。 直接在花院里,书斋期待黎明的开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赠李十四四首》是王勃赠给友人李十四的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王勃的《赠李十四四首》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则进一步以琴酒和风月为媒介,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美,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野客思茅宇”中的“茅宇”指的是什么? A. 茅草盖的房子 B. 茅草做的帽子 C. 茅草编的篮子 D. 茅草铺的路 答案:A
诗中“琴尊唯待处”中的“琴尊”象征什么? A. 文人的雅致生活 B. 文人的武器 C. 文人的食物 D. 文人的交通工具 答案:A
诗中“风月自相寻”中的“风月”指的是什么? A. 风和月 B. 风和云 C. 风和雨 D. 风和雪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