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2:04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
龙墀班听漏声长,
竹帛昭勋扑御香。
鸣佩洞庭辞帝主,
登车故里册闽王。
一千年改江山瑞,
十万军蒙雨露光。
吟寄短篇追往事,
留文功业不寻常。
这首诗描绘了在文明殿中授封闽王的场景,诗人听到长长的漏声,感悟到历史的沧桑与荣耀。竹帛之上,记录着伟大的功勋,香气扑鼻,令人陶醉。佩饰的声响在洞庭湖边告别了帝王,回到故乡的车上,正式被册封为闽王。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江山的吉祥之气依旧存在,十万军队沐浴在雨露之中,焕发着光彩。诗人通过吟诵短篇诗歌,追忆往昔,留下一份不寻常的功业和文采。
翁承赞,唐代诗人,字从之,号穷睇,祖籍福建。其诗风以清新见长,兼具历史感和地方色彩,尤其擅长抒情和描绘历史事件。
这首诗写于诗人受册封为闽王时,背景是唐代盛世,社会安定,国家繁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和对个人荣誉的自豪感。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册封仪式的庄重与盛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龙墀班听漏声长”,以漏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深邃与不易。接着“竹帛昭勋扑御香”,以竹帛记录功勋,象征着文治的气息,营造出一幅历史画卷。
诗中通过“鸣佩洞庭辞帝主”,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的追忆。而“登车故里册闽王”则是对册封身份的一种自豪感,显示了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后半部分“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突显了国家的荣光与个人的成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最后以“吟寄短篇追往事”收尾,强调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的传承,展现出不寻常的文采与人生哲学。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自豪,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维
C. 翁承赞
D. 杜甫
诗中“龙墀班听漏声长”中的“漏声”象征什么?
A. 繁荣
B. 时间的流逝
C. 声音的美妙
D. 往事的回忆
诗中的“鸣佩洞庭辞帝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荣耀
C. 离别
D. 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