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37
山居即事
作者: 顾况 〔唐代〕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在泊岸降下茅草,闲适的隐居在洞天之中。
杨君悠闲地修道,掌管命运的神仙停驻流年。
山峦环抱着桃花流水,窗外分隔着柳谷轻烟。
抱着孙儿可以栽种树木,倚着拐杖询问耕田事宜。
世事不要来打扰,浮名就任其一旁。
自古谢安和石崇,谁又懂得饮用灵泉?
作者介绍:顾况,字子真,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隐逸生活的恬淡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隐居山林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他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对世事的淡漠态度反映了他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山居即事》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下泊降茅仙”一句,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仿佛在描绘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接下来的“杨君闲上法”则引入了修道主题,暗示诗人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自由。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色,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时间也在此刻停滞。整首诗中,诗人对“世事”的淡漠与对“浮名”的无所谓,展现了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则引入了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谢安和石崇的敬仰,同时也指向了一种真正的生活哲学:真正的逍遥并不在于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虚名的淡漠,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杨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杨恭仁
C. 杜甫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置之不理
C. 热衷参与
诗中提到的“灵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精神的滋养
C. 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