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8:06
游仙六首 其六
作者: 黎民表 〔明代〕
淮南方好术,矫志栖云间。
金鉼汲素绠,宝鼎合神丹。
神丹资服食,白日生飞翰。
永随八公去,翱翔戏天端。
志大术良疏,功成虑亦殚。
连蜷丛桂树,翩翩留空山。
徒闻脱屣去,不见乘鸾还。
这首诗描绘了淮南地区的道术,诗人志向高远,想要栖息于云间。金色的铲子汲取着纯净的绳索,宝鼎中合成了神仙的丹药。神丹是用来修炼和进食的,白昼里飞翔的翅膀在空中展翅。永远跟随八公(指神仙)而去,翱翔在天空的边缘。志向虽大,但技艺却显得疏远,功成后也感到忧虑和疲惫。环绕在桂树丛中,轻盈地留在空山之中。只听到他脱下鞋子离去,却不见他乘着鸾鸟归来。
作者介绍:黎民表,明代诗人,对道教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和高远理想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明代,诗人通过描绘道教修道者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体现了黎民表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开篇以“淮南方好术”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淮南道教的影响力。诗中通过描绘金鉼、宝鼎等炼丹器具,展现出一种修炼的氛围,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而“白日生飞翰”则体现了对自由和飞翔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想要超脱于世俗的志向。
“永随八公去,翱翔戏天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八公象征着道教的高人,诗人希望能跟随这些仙人,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然而,随着“志大术良疏,功成虑亦殚”一句,诗人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虽然有着大的志向,但技艺不足,心中难免焦虑。
最后两句“徒闻脱屣去,不见乘鸾还”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虽然听说有人已然脱身,乘鸾而去,却没有看到自己能如愿以偿,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张力,使得整首诗在追求与失落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在追求道教理想的同时,感受到技艺不足而焦虑,表现出一种高远志向与现实困境的对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八公”象征什么?
A. 高人
B. 平民
C. 战士
D. 商人
“白日生飞翰”中的“飞翰”指的是什么?
A. 母鸡
B. 飞翔的翅膀
C. 云彩
D. 太阳
诗中提到的“金鉼”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烹饪
B. 炼丹
C. 建筑
D. 战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将进酒》与黎民表的作品均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加豪放,强调享乐与潇洒,而黎民表则更倾向于内心的修炼与对道教的思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与黎民表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思形成对比。
这些书目将为深入理解诗词提供丰富的背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