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4:02
三月四日宿朝天关
归路风尘淡,襜帷又蜀关。
蛾眉花外月,蚕尾驿旁山。
春梦依三岛,军书动百蛮。
江乡尚天末,日夜唱刀镮。
三月四日我在朝天关过夜。
归来的路上风尘轻淡,帐帷又到了蜀关。
蛾眉般的花下映照着明月,蚕尾驿旁的山峦清晰可见。
春梦依稀在三岛之间,军书的声音传遍了百蛮之地。
江乡的天边依然是那样的遥远,日夜不停地唱着刀镮的声音。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蜀关”和“军书”可以视作对历史背景的隐喻,蜀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中提到的军书则暗示了当时的动乱局势。
作者介绍:吴存义,清代诗人,生于战乱之际,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动乱的忧虑。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游历于蜀地,目睹山河之美与战争之苦,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三月四日宿朝天关》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的“归路风尘淡,襜帷又蜀关”便隐含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归乡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蛾眉花外月,蚕尾驿旁山”的美丽景色,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思乡情绪。随着诗句的发展,春梦与军书的交织,既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又揭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两句“江乡尚天末,日夜唱刀镮”更是将思乡之情与战争气息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深思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动乱时代的忧虑,体现了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情感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关”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旅途的艰辛
c) 象征和平
答案:b
“蛾眉花外月”中的“蛾眉花”比喻了什么?
a) 战争
b) 美丽的女子
c) 忧伤的情感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军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消息
b) 家书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但吴存义的诗更注重描绘旅途的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