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马伏波祠》

时间: 2025-05-07 08:57:52

诗句

跕跕飞鸢浪泊流,据鞍老去向壶头。

云台不画椒房戚,雾潦偏余薏实愁。

铜鼓银簪蛮女乐,露花烟草野祠秋。

瘴乡我正乘轺迈,亦觉平生念少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7:52

原文展示

马伏波祠
作者: 吴存义 〔清代〕

跕跕飞鸢浪泊流,据鞍老去向壶头。
云台不画椒房戚,雾潦偏余薏实愁。
铜鼓银簪蛮女乐,露花烟草野祠秋。
瘴乡我正乘轺迈,亦觉平生念少游。

白话文翻译

诗的内容可以理解为:
飞鸢在波浪上飞舞,舟船随波而泊,我在马鞍上渐渐老去,向着壶头(地名)而去。云台不再描绘椒房的愁苦,雾霭中,只有我对薏米的忧愁。铜鼓和银簪传来蛮族女子的乐曲,露水洒在花草上,秋天的野祠显得格外凄凉。我在瘴气弥漫的乡间乘车而行,却也不禁想起了我往日的游历。

注释

字词注释

  • 跕跕:形容声音,或指走路的声音。
  • 飞鸢:指风筝或鸟类,象征自由。
  • 壶头:可能是地名或地形,具体指向不明。
  • 云台:高处的台地,常用于形容风景。
  • 椒房:指美人的房间,常用以比喻思念。
  • 薏实:薏米,常用于中药,象征忧愁。
  • 铜鼓银簪:象征蛮族的乐器和装饰,带有异域风情。
  • 瘴乡:指瘴气弥漫的地方,环境恶劣。
  • :古代一种车子。
  • 少游:指年轻时的游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云台不画椒房戚”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椒房”常指美人的忧愁,诗人可能在缅怀昔日的繁华与对比今日的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存义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抒情和写景见长,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存义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日游历的回忆,透出一丝孤独与忧伤的情感。

诗歌鉴赏

《马伏波祠》是一首充满感慨的作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日青春的怀念。开头几句通过“跕跕飞鸢”引入,展现出一种自由的意象,但随后的“老去向壶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诗中提到的“云台不画椒房戚”,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铜鼓银簪蛮女乐”则引入异域风情,表现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然而,在美丽的音乐背后,诗人内心的忧愁却显得更加浓厚。最后的“瘴乡我正乘轺迈”不仅展示了诗人行走于险恶环境中的孤独,也进一步引发对往日生活的思索。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往事的追忆,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跕跕飞鸢浪泊流:飞鸢在水面上轻盈飘动,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
  2. 据鞍老去向壶头:诗人坐在马鞍上,岁月渐渐流逝,向着壶头的方向行进。
  3. 云台不画椒房戚:云台的美景不再描绘美人的愁苦,暗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4. 雾潦偏余薏实愁:在雾霭中,只有我对薏米的忧愁,表明内心的惆怅。
  5. 铜鼓银簪蛮女乐:异域的乐器和乐曲带来一丝欢愉,但更显得孤独。
  6. 露花烟草野祠秋:露水和花草衬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野祠显得格外凄凉。
  7. 瘴乡我正乘轺迈:在瘴气弥漫的乡间,我正乘车而行,表明环境的恶劣。
  8. 亦觉平生念少游:内心涌起对往日游历的思念,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鸢”比喻自由与梦想。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情,增添诗意。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往日青春的怀念,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的孤独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飞鸢:象征自由与梦想。
  2. 壶头:地名,可能寓意归属感的缺失。
  3. 云台: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4. 椒房:象征美好时光的遗憾。
  5. 薏实:象征内心的忧愁。
  6. 铜鼓银簪:象征异域文化的美丽与孤独。
  7. 瘴乡:象征恶劣的环境与人生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鸢”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美好

  2. “瘴乡”指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A. 风景优美的地方
    B. 瘴气弥漫的恶劣环境
    C. 人迹罕至的荒野

  3. 诗中“云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吴存义的《马伏波祠》与王之涣的《登高》都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中对过往的思索和对现实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英雄主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镜湖有鸟名水凫於春夏间若日打麦作饭偶有所 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 春雨 山脚散步由舍北归 赠隐者 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 嘉川舖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 梅花绝句 出游五首 其四 小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削刑 韋字旁的字 罪诟 泛浩摩苍 朝闻道,夕死可矣 包含睡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带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龙蟠虎伏 六舞 而字旁的字 巧立名色 阵俘 无字旁的字 赏贤使能 深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