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9:12
几树莺啼酒未醺,声声唤起杜司勋。
初三斜月今宵见,第一春雷昨夜闻。
愁欲遣时偏听雨,梦将回处尚疑云。
沈郎腰细无多少,又被东风瘦几分。
几棵树上黄莺在鸣叫,我还未醉。声声啼鸣仿佛在唤醒杜司勋。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今晚的斜月可见,昨夜传来了第一声春雷。
愁苦让我在雨声中消磨时光,梦中的归处让我对云彩仍然感到疑惑。
沈郎的腰身细得不多,又被东风吹得更加消瘦。
作者介绍:傅煇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友情、自然的感慨,风格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伤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开头的“几树莺啼酒未醺”,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黄莺的鸣叫与未醉的状态形成了一种恍惚的对比。接着提到的“声声唤起杜司勋”,不仅是对旧友的思念,也是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初三斜月今宵见,第一春雷昨夜闻”,时间的流逝在这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春雷的到来象征着新生,而斜月则暗示着时光的短暂与流转,诗人内心的愁苦在此时显得愈加浓重。随后的“愁欲遣时偏听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雨声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愁苦时光的记录。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黄莺、春雷、斜月、雨声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春天的情景画面,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最后一句“沈郎腰细无多少”,通过对美男子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在愁苦中寻求慰藉,表现出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伤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第一春雷”象征什么?
诗人对“沈郎”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