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题李中丞樊川别墅》

时间: 2025-05-04 11:06:28

诗句

心知受恩地,到此亦裴回。

上路移时立,中轩隔宿来。

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

无限成蹊树,花多向客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6:28

原文展示:

春日题李中丞樊川别墅
作者:项斯 〔唐代〕

心知受恩地,到此亦裴回。
上路移时立,中轩隔宿来。
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
无限成蹊树,花多向客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访李中丞的别墅,表达了对恩惠的感激。诗人知道自己身处受恩的地方,心中充满感慨,因此在这里驻足回望。沿途走来,时间仿佛在移动,透过中轩(高窗),夜宿在此。川流的光影穿透湿地,寺庙的影子与楼台交相辉映。那无尽的成蹊树,开满了花,向着客人绽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裴回:徘徊、回首。
  • 中轩:高窗,指别墅的窗户。
  • 沼沚:湿地、洲滩。
  • 成蹊:指成行的树,表示树木成林,形成小路。
  • 向客开:向客人开放,表达欢迎和友好。

典故解析:

  • 成蹊:出自《论语》,原意是说树木成行,行人走过后形成小路,后引申为有恩惠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信息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见长,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地点为李中丞的别墅,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别墅为背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他对李中丞的感恩。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恩惠的铭记和感激之情,随后随着景物的描绘,诗歌的意境逐渐展开。诗中描绘的川流、寺庙、成蹊树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氛围。

诗中“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两句则通过花的盛开,象征着对客人的热情欢迎,也隐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恩情的感念,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知受恩地:诗人心中明白自己身处的地方是受到恩惠的地方。
  2. 到此亦裴回:来到这里,诗人不禁回首凝视,感慨万千。
  3. 上路移时立:沿着路走,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4. 中轩隔宿来:透过高窗,诗人夜宿于此,感受着周围的宁静。
  5. 川光通沼沚:河流的光影穿透湿地,展现出春日的生机。
  6. 寺影带楼台:寺庙的影子映衬着楼台,形成和谐美丽的景象。
  7. 无限成蹊树:无尽的成蹊树,象征着昔日的恩情。
  8. 花多向客开:花儿争相向客人开放,展现出热情和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如“花多向客开”象征着欢迎。
  • 对仗:如“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展现出平衡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川光:象征流动与生命的活力。
  • 寺影:象征宁静与人文情怀。
  • 成蹊树:象征恩情与友情的深厚。
  • :象征生命的蓬勃与对客人的欢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轩”指的是:
    A. 高窗
    B. 低窗
    C. 大门
    D. 阳台

  2. 诗人对李中丞的情感是:
    A. 愤怒
    B. 感激
    C. 忘却
    D. 疏远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项斯的《春日题李中丞樊川别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中秋 祝英台近 旅怀,用商文毅韵 祝英台近 其二 祝英台 送春 祝英台近 其八 并序 祝英台近 有怀 祝英台近 听雨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玉东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沽名邀誉 燕颔 包含热的词语有哪些 霄鱼垂化 頁字旁的字 彤彤 采字头的字 口字旁的字 详计审处 行不由路 玉殒香消 烋烋 平侧 过都历块 三框儿的字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