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寄罗甥耦廉》

时间: 2025-04-26 03:36:35

诗句

孤烛他乡,正平狂态相违久。

持杯在手,咄咄因卮酒。

人是当年,意气应如旧。

谋升斗。

折臂能否,可似先生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35

原文展示

孤烛他乡,正平狂态相违久。
持杯在手,咄咄因卮酒。
人是当年,意气应如旧。
谋升斗。折臂能否,可似先生柳。

白话文翻译

在异乡孤独的烛光下,心情恍惚,与平常的狂态已久违。
手中拿着酒杯,因酒而兴奋。
记得那时的人,意气风发应该和从前一样。
想要升迁,折断手臂也能做到,是否能像先生柳那样?

注释

  • 孤烛:孤独的蜡烛,象征着在他乡的孤寂。
  • 平狂态:平常的狂态,指的是正常的情绪或状态。
  • 卮酒:酒杯,古代的盛酒器具。
  • 意气:指人的情绪和气概。
  • 升斗:指升迁或获得升职。
  • 折臂:比喻付出很大的代价。
  • 先生柳:可能指的是历史或文学人物,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典故解析

“先生柳”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名士或文人,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柳树常被视为坚韧与柔美并存的象征,折臂而能够像柳树一样屹立不倒,表现了诗人对成功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友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流寓他乡,因思乡之情而生,表达了对往昔青春和理想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孤烛映照下的异乡旅途,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孤烛的意象在夜晚的寂静中,显得无比微弱,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过往光辉岁月的怀念。酒杯在手,象征着诗人试图通过酒来麻痹内心的孤独,然而这份狂态却是久违的,似乎难以真实地面对生活的现状。

诗中提到“人是当年,意气应如旧”,表明诗人渴望重温昔日的豪情壮志,但又暗含了岁月的变迁和成长带来的无奈。最后提到的“折臂能否”,更是表达了对成功的渴望与不屈不挠的决心,尽管前路艰难,诗人依旧希望能像“先生柳”般坚韧不拔,保持理想。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变迁中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烛他乡:诗人身处异乡,烛光孤独,暗示了他乡的孤独感。
  2. 正平狂态相违久:诗人感叹与往日的狂放状态相违,暗示岁月的流逝改变了他的情感状态。
  3. 持杯在手,咄咄因卮酒:手握酒杯,因酒而兴奋,表现出对酒的依赖和对现实的逃避。
  4. 人是当年,意气应如旧:回忆往昔,渴望当年的意气风发。
  5. 谋升斗:对未来升迁的渴望,表达诗人对前途的期待。
  6. 折臂能否,可似先生柳:即使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希望能如柳树般坚韧。

修辞手法:

  • 对比:孤独与狂放的对比,强调内心的矛盾。
  • 象征:孤烛象征孤独,酒杯象征逃避,柳树象征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青春理想的怀念,以及在异乡孤独时的心理斗争。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人展示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终以坚韧不拔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意象分析

  • 孤烛:孤独、寂寞的象征。
  • 酒杯:逃避现实的手段。
  • 柳树:坚韧与柔美并存的象征,代表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烛”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愉快

  2. 诗人希望能像谁一样? A. 朋友
    B. 先生柳
    C. 自己

  3. 诗中“谋升斗”指的是什么? A. 吃饭
    B. 升迁
    C. 打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友书的《点绛唇》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点绛唇 寄罗甥耦廉》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

相关查询

清东曲 南浦篇 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 古别曲 求仙曲 新平歌送许问 边城吟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 远愁曲 湘弦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唱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葭的词语有哪些 治干 毫不关心 八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魔怔 鼠字旁的字 恰便似 玉昆金友 抽水马桶 弋字旁的字 雁塔高标 雪练 幾字旁的字 官偪民反 包含器的词语有哪些 对客挥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