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6:19
湘弦怨
作者: 孟郊 〔唐代〕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
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全诗翻译:
昧者对芳草的理会并不明了,蒿和兰花被同样的锄头锄去。
狂猛的风暴在秋林中怒吼,弯曲与笔直都同样枯萎。
佳木因深度的虫害而受到忌惮,哲人因巧妙的诬陷而感到悲伤。
灵均(古代的文人)进入回流(象征不被理解的境地),靳尚(古代的良臣)被认为是良好的谋士。
我愿意与众多泉水分开,清水和浑水各自走不同的渠。
我愿意与众多鸟巢分开,枭和鸾各自远居。
这样的志向恐怕难以保障,这样的情感究竟何以为继。
湘弦上少有人懂我的心声,孤独的音响在空中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含蓄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常带有深厚的感情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湘弦怨》写于孟郊晚年,正值其人生遭遇困境之时,表达了他对才华未被理解的失落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湘弦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联通过“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知与摧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庸俗。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对“嘉木”的忧虑与“哲人”的悲伤中,表现出对高尚理想的渴望与对人性丑恶的失望。
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分离与孤独的渴望与无奈。尤其是“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一句,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广阔的天地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仿佛自己的心声无人倾听,内心的情感在空旷的空间中徘徊。
整首诗在节奏上也显得沉郁而凝重,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失望,透出一股哀伤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湘弦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孟郊
C. 杜甫
D. 白居易
填空题: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__。”
判断题:
诗中“湘弦少知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