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淇上作(一作汉口春)》

时间: 2025-05-02 20:34:11

诗句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4:11

原文展示

春日淇上作(一作汉口春)
李嘉祐 〔唐代〕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淇水之上的美景,春风拂面,鸳鸯在水中嬉戏。清明时节,桑叶长得还不大,雨后杏花也显得稀疏。卫国的女子穿着轻薄的红妆,王孙骑着肥壮的白马。两人相约去踏青游玩,却不懂得珍惜身上的罗衣。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淇水,古代一条河流,现今的淇河。
  • 逐浪飞:追逐着浪花飞翔,形容鸳鸯在水中嬉戏。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
  • 桑叶小:桑树的叶子还很小,暗示春天刚刚开始。
  • 度雨:经过一场雨,形容雨后天气的清新。
  • 卫女:指卫国的女子,古代卫国以美丽的女子而闻名。
  • 王孙:指王室子孙,通常用来指代有身份地位的男子。
  • 踏青:指春天外出游玩、踏青。
  • 惜罗衣:珍惜轻薄的衣服,暗示天气尚冷。

典故解析

  • 卫女:卫国的女子以美丽著称,常被文人歌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的向往。
  • 王孙:王孙在古代象征着富贵和优雅,是文人笔下常见的形象,代表着高贵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见长。他的诗作通常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可能在淇水边游玩时创作,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李嘉祐的《春日淇上作》以其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和人情的交融。开篇“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春风将淇水推向满溢,鸳鸯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生动刻画了春日的气息。接下来的两句“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则通过桑叶和杏花的生长状况,表现春天的初期,暗示着春天的渐入佳境。

诗中的“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展示了春日游玩的场景,卫国的女子轻盈的妆容和王孙骑着肥马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富贵而又轻松的氛围。最后一句“不解惜罗衣”则引人深思,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着人们在享受春日的同时,往往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缺乏足够的珍惜。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不仅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色,更引发了对生活、青春的思考,展现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淇上春风涨:春风吹拂,淇水因春风而波涛汹涌,生机盎然。
  2. 鸳鸯逐浪飞:鸳鸯在水面上嬉戏,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3. 清明桑叶小:清明时节,桑树的叶子刚刚长出,象征着春天的初始。
  4. 度雨杏花稀:经历过春雨,杏花开得稀疏,暗示春天的温柔与变化。
  5. 卫女红妆薄:卫国的女子妆容轻薄,体现了春天的轻盈与美丽。
  6. 王孙白马肥:王孙骑着肥壮的白马,表现出富贵和优雅的生活。
  7. 相将踏青去:两人相约去春游,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8. 不解惜罗衣:对于衣着的轻视,反映出人们在享乐时对美好事物的疏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生动形象。
  • 拟人:鸳鸯“逐浪飞”,赋予动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 对仗:如“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珍惜时光的思考。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游玩,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表现了春天的浪漫气息。
  • 桑叶、杏花:代表自然的生长与变化,寓意着生命的轮回。
  • 卫女、王孙:象征着人间的美好与富贵,展现了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淇”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黄河
    B. 淮河
    C. 淇河
    D. 长江

  2. “相将踏青去”意指什么? A. 争吵
    B. 外出游玩
    C. 参加宴会
    D. 学习知识

  3. 诗中“卫女红妆薄”所描绘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丽与青春
    B. 富贵与奢华
    C. 忧伤与失落
    D. 生活的单调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春天感怀。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春日描写。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李嘉祐《春日淇上作》: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忧虑,而李嘉祐则突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春天这一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展现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蝶恋花(己亥同常监游洪阳洞题肯堂壁) 谒金门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 诉衷情(鉴止初夏) 浪淘沙·摇曳万丝风 诉衷情 生查子 沁园春(和伍子严避暑二首) 踏莎行·白云开残 霜天晓角(三衢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骑鹤扬州 盈千累万 欺良压善 包含蕈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徽睇 釆字旁的字 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勤德 黑金 平均工资 谷字旁的字 包含峯的词语有哪些 意转心回 乙字旁的字 驻彩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