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积雨作寒》

时间: 2025-04-27 15:47:16

诗句

已报舟浮登岸,更怜桥场平池。

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7:16

原文展示

积雨作寒
已报舟浮登岸,更怜桥场平池。
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寒冷的气候。诗人已经听到船只靠岸的消息,更加怜惜桥边平静的池塘。蛙鸣的声音虽然无关紧要,却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格外奇特,尤其是驱散了蚊虫的雷声,令人感到意外。

注释

  • 已报:已经传递、告知。
  • 舟浮:船只漂浮,指船到达岸边。
  • :怜惜、怜爱。
  • 桥场:桥边的场地。
  • 平池:平静的池塘。
  • 养成蛙吹:指青蛙的鸣叫。
  • 无谓:没有意义的。
  • 扫尽:驱散、消灭。
  • 蚊雷:蚊虫的声音。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蛙鸣”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常与田园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仲明,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积雨作寒》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当时南方雨季的气候特点和乡村的宁静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寒冷的气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热爱。首句“已报舟浮登岸”直接引入了背景,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听到船只靠岸的声音。接下来的“更怜桥场平池”则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桥边的池塘在雨后显得更加平静,给人以视觉上的宁静感。

最后两句“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思考。蛙鸣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但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反而显得特别,甚至让人感到奇妙。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让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已报舟浮登岸:诗人听到船只靠岸的消息,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动态。
  • 更怜桥场平池:对静谧的池塘的怜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养成蛙吹无谓:蛙鸣的声音在此显得无足轻重,但却让人感觉到自然的生命力。
  • 扫尽蚊雷却奇:驱散蚊虫的声音反而让人感到奇特,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舟浮”“登岸”与“怜”“平池”,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 比喻:通过声音的描写与情感的结合,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象征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 平池:象征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蛙鸣:象征生命的活力,尽管在雨后环境中显得无关紧要,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报舟浮登岸”的意思是: A. 船已经到达 B. 船正在出发 C. 船在海上漂浮
    答案:A

  2. “扫尽蚊雷却奇”中“蚊雷”指的是: A. 蚊子的声音 B. 雷声 C. 蚊虫的鸣叫
    答案:C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城市生活的描写 B.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迟迟》——唐代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积雨作寒》杜甫的《春日迟迟》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热爱,但范成大的诗更侧重于雨后环境的静谧与和谐,而杜甫则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涵盖了范成大的多首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析与理解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提供了丰富的古诗词资源与背景介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临江仙 忆秦娥(至节赴郡会,赦到) 春怨 南乡子 促拍丑奴儿(水仙) 杏花天 减字木兰花(秋日饮酒香山石楼醉中作) 菩萨蛮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托称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狐鸣鱼出 香阴 无遂事 矛字旁的字 熊经鸱顾 弓字旁的字 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开弓不放箭 规程 子字旁的字 壬夫 立刀旁的字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