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友人郭房陵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4:47:04

诗句

京华别后频相忆,尚想风流似昔年。

前日德州曾借问,寻君不见思悽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7:04

原文展示:

寄友人郭房陵 其一
金幼孜 〔明代〕
京华别后频相忆,
尚想风流似昔年。
前日德州曾借问,
寻君不见思悽然。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分别后,我常常想起你,
依旧怀念你昔日的风流倜傥。
前几天在德州曾经问起你,
可惜没能见到你,心中感到十分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华:指京城,这里特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频繁,常常。
  • 相忆:思念对方。
  • 尚想:仍然想着。
  • 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气度,通常指风度翩翩、潇洒自如的样子。
  • 德州:指山东省的德州市。
  • 借问:询问。
  • 思悽然:思念之情让人感到悲伤。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京华”与“德州”地名反映了作者的游历与友谊,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幼孜(约1550-1620),明代诗人,字德懋,号幼孜,晚号闲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幼孜与友人郭房陵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所提及的京华与德州,亦显示了作者的游历与交往。


诗歌鉴赏:

《寄友人郭房陵 其一》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诗作,诗中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京华别后频相忆”,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思念。京华作为作者曾经生活和交往的地方,象征着繁华与热闹,然而这种热闹在离别后却成了孤独的回忆。

接着,作者回忆起朋友的风流倜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正如“尚想风流似昔年”,年华虽逝,但对友人的美好印象依然鲜活。在“前日德州曾借问”一句中,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期待,然而“寻君不见思悽然”的结尾则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能相见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切,兼具了对生活和友谊的感悟,展现了金幼孜作为明代文人的风范与思维方式。通过简单的叙述,诗人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字里行间,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京华别后频相忆:离开京城后,我常常想起你。
  2. 尚想风流似昔年:仍然怀念你昔日的风采与风流。
  3. 前日德州曾借问:前几天在德州我曾询问过你。
  4. 寻君不见思悽然:寻找你却未能见到,心中感到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 “京华”与“德州”形成了地理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情感对比: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孤独的对比,增强了思念的深刻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离别后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华:象征繁华与社交生活,反映作者的生活背景。
  • 德州:代表着对友人的期盼与追寻。
  • 风流: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回忆,是对友人性格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京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成都

  2. “寻君不见思悽然”中的“思悽然”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悲伤
    C. 愤怒

  3.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思念
    C. 讨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金幼孜与李白在对友人思念的表现上均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但金幼孜的表达更为细腻,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金幼孜文集》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沁园春·爱欲无涯 沁园春·刘闼青招饮市楼,并以词赠别。再次前韵奉和 沁园春 城中传诵毛润之雪词,亚子、君左均有和作,予次韵,仍咏雪 沁园春 其三 沁园春·万里戌边 沁园春·臞老今朝 沁园春三首 其三 沁园春 沁园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旷古奇闻 逐走 宏才大略 趁汤推 眼檐 付诸丙丁 行字旁的字 包含讯的词语有哪些 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约己 委委佗佗 比字旁的字 客土 摩开头的成语 平步青霄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