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08:23
曾从禅内悟清吟,此道难言古至今。
季札已悬枯树剑,昭文不蓄有弦琴。
皎然未必非前习,白也原来证后心。
极地弥天方寸里,云何门外觅知音。
曾经在禅宗中领悟到清新的吟唱,这种道理从古到今难以言表。季札已经把枯树上的剑悬挂起来,昭文也没有弦琴可供演奏。明亮的月光未必完全是前世的习惯,白色的光原来是证明后心的真实。
在极远的地方与无边的天空之间,怎能在门外去寻找知音呢?
作者介绍:慈海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涉及禅宗思想,诗风清新,注重内心修养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多年的修行与思考后,对人生、艺术和知音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外在世界的隔阂。
这首诗以禅意的哲学思考为背景,探讨了人内心的修行与自我理解的过程。开篇即以“曾从禅内悟清吟”引入,既点出主题,又引发读者的思考;后面通过对古人季札和昭文的提及,展现了古代文化与个人追求的关系,暗示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艺术与内心的平和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诗的最后两句“极地弥天方寸里,云何门外觅知音”则更是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暗示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真正的理解和共鸣依然要从内心出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探求与自我理解的重视,反映了知音难觅的哲思,强调真正的理解来自内心的修行而非外在的追寻。
诗词测试:
“曾从禅内悟清吟”中的“清吟”指的是什么?
“季札已悬枯树剑”中的“枯树剑”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