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

时间: 2025-08-13 03:08:29

诗句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03:08:29

诗词名称: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白话文翻译:

第一次在红色的殿廷上看到你赐予的双履,便去东阁寄信给南方的朋友。
听说时政清明,消除了许多疑虑,每次读到高尚的词句,便觉得心中欣喜。
想要追寻往日的足迹,却已无从寻觅,心中对旧恩的思念如江水般绵延不绝。
如今在风流的场合中再次见到你这位优秀的公子,心中感慨万千,情感如同一片轻帆随风而降。


注释:

  • 彤庭:指红色的庭院,常用于形容皇宫或高贵的场所。
  • 赐履:皇帝赐给的鞋子,象征着恩宠与地位。
  •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可能是朝廷或书斋的象征。
  • 南邦:南方的国度或地区,代表着远方的朋友。
  • 高辞:高雅的辞章,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或政论。
  • 慢幢:指悬挂的幢,可能是指高贵的标志或旗帜。
  • 陈迹:追寻过去的足迹或痕迹。
  • 旧恩:旧日的恩情或恩德。
  • 心旌:比喻内心的感动或激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苏淮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以“新法”改革国家经济与政治,推行许多措施,影响深远。其诗词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和婉约并存著称。

创作背景: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为王安石应酬宋中散而作,表达了对往日友谊的怀念以及对时政的关注。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参与政治改革时期,环境变化和社会动荡使得他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展望相互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赐履”的描绘,开篇即展现出王安石与宋中散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他对政治的关心与责任感。诗中“时闻正论除疑网”一句,表现了对当时政治清明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明理的追求。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对往日的追寻又引出了“旧恩思报有如江”,一种厚重的感情流淌而出,反映出他对友谊和恩情的珍视。

最后通过“风流今见佳公子”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赞美,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诗歌的高雅与人性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见彤庭赐履双:诗人首次在宫廷中接过皇帝赐予的双鞋,感受到荣宠。
  2. 便参东阁寄南邦:随即前往东阁,寄信给远在南方的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3. 时闻正论除疑网:听闻政事清明,消除了许多疑虑,表现了对时局的关注。
  4. 每读高辞折慢幢:每次阅读高雅的辞章,心中便充满欣喜,显示对文化的追求。
  5. 陈迹欲寻无复日:试图追寻往日的足迹,却发现已无踪影,感叹光阴流逝。
  6. 旧恩思报有如江:对过去恩情的思念如江水般绵延不绝,体现诗人深厚的情感。
  7. 风流今见佳公子:如今在风流场合再见到朋友,感慨万千。
  8. 投老心旌一片降:内心的感动如同一片轻帆随风而降,表现了情感的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旧恩思报有如江”,将思念比作江水,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厚的情感描绘了友谊与恩情的珍贵,同时反映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文化人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庭:象征权力和尊贵,代表着皇权的恩宠。
  • 赐履:象征着恩泽与信任,连接着个人与朝廷的关系。
  • 风流公子:代表着当代优秀的年轻人,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涉及的意象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王安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他对文化和友谊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彤庭”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庭院
    B. 冷清的山谷
    C. 美丽的花园
    D. 深邃的湖泊

  2. 诗人第一次看到赐履时的感受是? A. 失落
    B. 感激
    C. 忧愁
    D. 疲惫

  3. “旧恩思报有如江”中的“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情的深厚
    C. 国家的大河
    D. 个人的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次韵酬宋中散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谊,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么令(再用前韵) 临江仙·手拈黄花无意绪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生查子(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谒金门·归去未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 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 再用韵 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休闲服 人贵有自知之明 四点底的字 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曳瑟知林 肆意妄为 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喷涌 禾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一致百虑 飞扬跋扈 垂哀 乐而不荒 吃瓦片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