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1:27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
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
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
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
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
紫泥封。
你听我说,哪怕是小布也可以缝补,
哪怕是一斗的谷物也能舂磨。
人间的朋友仍旧能够团结,
而自古以来兄弟却常常不和。
我为棣华作诗,悲伤我的两位叔叔,
为周公而哀悼。
我长叹,脊令原上风急。
再次叹息,豆萁火正烧,泪流满面。
外表虽不同,气质却应相同。
周家五世的将军之后,
前江千载的义气仍在风中。
看明朝,丹凤的诏令,
紫泥的封印。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豪放和悲壮著称。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盛衰,创作了大量反映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的作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诗人感慨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表达了对历史、亲情的思考。
《最高楼》是辛弃疾情感深邃的作品,诗中通过小布和斗粟的比喻,表达了即使生活条件有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支持依然是重要的。诗的开头便引人思考,尺布和斗粟象征着生活的微薄和艰辛,然而人际关系的和谐却是更为珍贵的财富。接着,诗人提到古代兄弟的纷争,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其后,诗人用“棣华诗”与“周公”来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体现出人情的脆弱与历史的厚重。
诗中多次叹息,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尤其是“重叹息豆萁煎正泣”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辛苦以及诗人内心的悲伤。最后,诗人回归到周家的历史,寄托了对理想和忠诚的追求,呼唤团结与合作的希望。整体上,诗歌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尺布”、“斗粟”)、对仗(如“形则异,气应同”)、叠字(如“长叹息”,重叹息),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渲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尺布”,它象征什么?
“斗粟也堪舂”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人在诗中对哪位历史人物表现出哀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最高楼》一诗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