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时间: 2025-04-26 21:38:36

诗句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8:36

原文展示: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李商隐 〔唐代〕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我把刑徒封印,感到愧疚,无法再在荆山的角落里安坐。
我却羡慕卞和被双刖的命运,他一生再也不必走向朝堂。

注释:

字词注释:

  • 封印:指封闭和印章,意指对刑徒的控制。
  • 愧负:感到愧疚和惭愧。
  • 荆山:此处指荆山,可能象征隐逸或远离政事。
  • 卞和:历史人物,以其直言和受苦而闻名,象征高洁和正直。
  • 双刖:古代对罪犯的极刑,象征卞和的遭遇。

典故解析:

  • 卞和:卞和是春秋时期的名人,以其对玉的鉴定而著称。因其多次上奏被误解而遭受割足之刑,象征着忠诚与坚持。
  • 荆山:荆山是指古代隐士之地,诗中用以表现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晚唐诗人,生于约812年,卒于858年。其诗风独具一格,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因在唐朝末期政局动荡及个人仕途不顺,李商隐的作品多有忧愁和沉思。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李商隐担任地方官期间,因公务繁忙而请求假期回京。诗中流露出他对官场的愧疚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以黄昏的意境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重与孤独的氛围。诗中的“封印点刑徒”透露出他对工作责任的承担,但随之而来的“愧负荆山”则表现出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内心的挣扎。荆山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隐逸、自由与无忧的生活。

诗人对卞和的羡慕,显然是在表达他希望逃离官场束缚的心情。卞和的双刖虽然是极刑,但他的人格高洁与坚持让他在历史中永存,反衬出李商隐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呈现出李商隐内心的冲突。他一方面身处权力的中心,承担着责任,另一方面又渴望像卞和那样有一种不羁和自由的生命。诗句虽短,但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昏封印点刑徒”:黄昏时分,我在封闭的环境中点名管理刑徒,体现了工作的压抑与沉重。
  • “愧负荆山入座隅”:感到愧疚,无法在安静的荆山中安心坐着,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却羡卞和双刖足”:反映出对卞和命运的羡慕,虽然他受了极刑,但却获得了历史的尊重。
  • “一生无复没阶趋”:暗示卞和终生不再被迫走向权力中心,羡慕这种自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李商隐的处境与卞和的命运,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象征:荆山象征隐逸生活,卞和的双刖象征理想与高洁的追求。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李商隐对官场压力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沉重的心情。
  • 刑徒:象征着责任与压迫。
  • 荆山:象征着隐逸与自由。
  • 卞和:象征着忠诚和高洁的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卞和因为什么而受到双刖的惩罚? A. 直言不讳
    B. 谋反
    C. 贪污

  2. “愧负荆山”中的“荆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隐逸与自由
    C. 权力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C. 对人生的享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商隐的诗更为内敛与细腻,而杜甫的诗则更为苍凉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方响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折菊 兵部尚书席上作 汴河 醉后题僧院 泊秦淮 雨中作 题宣州开元寺 紫薇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字旁的字 钟相杨么起义 包含尺的词语有哪些 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折文旁的字 丑态毕露 禾字旁的字 结驷连镳 染旧作新 争盟 声呼 人字头的字 包含馈的成语 包含鳖的词语有哪些 手字旁的字 公平秤 耳扒 义愤填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