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丁亥春感》

时间: 2025-07-29 13:16:35

诗句

石羊城下越王宫,天尽东南浪拍空。

万顷可怜春饮马,重关不见士弯弓。

威仪有日过三辅,草木何人借八公。

寒食古台新雨后,断笳零乱起悲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16:35

原文展示:

《丁亥春感》
作者: 林荐 〔明代〕

石羊城下越王宫,
天尽东南浪拍空。
万顷可怜春饮马,
重关不见士弯弓。
威仪有日过三辅,
草木何人借八公。
寒食古台新雨后,
断笳零乱起悲风。


白话文翻译:

在石羊城下的越王宫,
东南的浪潮拍打着天空。
万顷的草原可怜得让人想为马儿饮水,
重关之地却看不到士兵拉弓。
曾经的威仪有一天会超越三辅,
如今草木何人能借八公的威风?
寒食节的古台在新雨之后,
断断续续的笳声在悲风中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羊城:地名,指的是古代的一座城池。
  • 越王宫:指的是越国国君的宫殿。
  • 万顷:形容广阔的水面或草地。
  • 重关:重重的关口,指重要的防守地点。
  • 三辅:指的是古代京城周围的地区,象征着权力中心。
  • 八公:指的是古代的名将或权贵。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 :一种古代的乐器,常与悲伤的情感相关。

典故解析:

  • 越王宫:提到越王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衰落。
  • 三辅: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都城,代表着权力与荣耀。
  • 八公:指代古代的英雄人物,体现了对历史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荐,明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作品常表达对时事的感慨而受到关注。其诗风沉稳,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丁亥春感》是一首饱含历史感和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中以越王宫为背景,揭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描绘东南的浪潮,表明了大自然的无情与历史的悠久,暗示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的“万顷可怜春饮马”,则通过春天的生机与马匹的饮水,表现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重关不见士弯弓”,这句展现了国家的衰落与士兵的不在,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唏嘘。

诗中提到“威仪有日过三辅”,则让人感受到对往日辉煌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以“寒食古台新雨后”收尾,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气氛,笳声的断断续续更是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情感上充满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羊城下越王宫:描绘了历史遗址,暗示过去的辉煌。
  2. 天尽东南浪拍空:表现大自然的力量,象征历史的无情。
  3. 万顷可怜春饮马:春天的生机与草原的广阔,暗示生机与希望。
  4. 重关不见士弯弓:突显国家的衰落,士兵的缺席令人忧虑。
  5. 威仪有日过三辅:感慨曾经的威武气概,现已不再。
  6. 草木何人借八公:自问如今的英雄何在,历史的落寞感。
  7. 寒食古台新雨后:营造出清新但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8. 断笳零乱起悲风:音乐与风声交织,传达内心的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春饮马”与“士弯弓”的对比,展现生机与衰退的鲜明对立。
  • 意象:通过“寒食”“笳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往日辉煌的怀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羊城:象征古老的历史,代表过去的辉煌。
  • 越王宫:代表权力与荣耀,但也是衰落的象征。
  • 春饮马: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寄托了希望。
  • 重关: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安全,但却反映了士兵的缺失。
  • 寒食古台:代表传统文化的沉淀与人们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羊城”指的是哪个历史遗址?
    A. 越王宫
    B. 长城
    C. 兵马俑
    D. 颐和园

  2. “万顷可怜春饮马”中“万顷”指的是:
    A. 一片荒凉
    B. 广阔的草原
    C. 深邃的湖泊
    D. 崎岖的山岭

  3.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A. 孔子
    B. 介之推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天与现实的对比。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林荐的《丁亥春感》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前者豪放而充满生机,后者则沉郁而思考历史的沉重。两首诗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分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林荐诗词研究》
  • 《历史与诗歌:从古至今的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写真何充秀才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满江红·忧喜相寻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刘丑厮诗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意 高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有理走遍天下 古来今往 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良玉不雕 上感 贝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怒蛙 羊开头的成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鉴前毖后 矮小精悍 帷天席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