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梅花》

时间: 2025-04-30 20:19:10

诗句

春信今年早,江头昨夜寒。

已教清彻骨,更向月中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9:10

原文展示:

梅花
春信今年早,江头昨夜寒。
已教清彻骨,更向月中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早到的感慨,虽然江边的寒意依然存在,但梅花的清香和美丽已在骨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光下,更显得清晰可见。

注释:

  • 春信:春天的消息,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江头:指江边。
  • :指寒冷的天气。
  • 清彻骨:形容梅花的清香沁入骨髓。
  • 月中:指月光之下。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常与冬天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在古代文学中,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孤傲和不屈。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表现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作品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梅花》写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在寒冷的江边,感受到梅花的清香,既表现了春天的早到,也反映了他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激。

诗歌鉴赏:

陆游的《梅花》是一首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佳作。诗的开头“春信今年早”便抓住了春天早来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欣喜。然而,接下来的“江头昨夜寒”则形成了对比,突显出晚冬的寒冷,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已教清彻骨”一句,写出了梅花的香气之浓烈,仿佛它的香气已经渗透到骨髓中,让人感到清新而振奋。这种深入骨髓的感觉,既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在最后一句“更向月中看”中,诗人将梅花的美丽与明亮的月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且高洁的意境,令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上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陆游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信今年早:春天的消息今年来得早,表现出春天的到来令人振奋。
  2. 江头昨夜寒:虽然春天来得早,但江边的寒意依旧存在,形成对比。
  3. 已教清彻骨:梅花的清香已经深深渗透到骨髓里,让人陶醉。
  4. 更向月中看:在明亮的月光下,更能感受到梅花的美丽。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早到与江边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夸张:用“清彻骨”表现梅花香气的浓烈,突显梅花的高洁。
  • 意象:梅花与月光的结合,营造出清幽高洁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早到的感慨,对梅花坚韧与清香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坚韧。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高洁,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春信: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月光:象征着清冷与高远,增加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春信”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冬季的寒冷
    C. 夏天的热浪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梅花的赞美? A. 寒冷的江水
    B. 明亮的月光
    C. 春天的阳光

  3. 诗中“已教清彻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寒冷的痛苦
    B. 对梅花浓烈香气的赞美
    C. 对春天的厌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诗词对比:

陆游的《梅花》和王安石的《梅花》都是描绘梅花之美,但陆游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期待,而王安石则注重对梅花生存环境的描绘。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秋思 春日李舍人宅见两省诸公唱和,因书情即事 牧童词 泾州塞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一作白居易诗) 古树 离宫怨 白鼍鸣 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见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献三售 日没处天子 邑字旁的字 干戈载戢 四试 虚飘飘 韬光隐迹 赤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百岁千秋 纤芥无爽 欠字旁的字 包含源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谨细 流芳万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