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26
陆游的《葺圃》
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
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我常常种树,读书的时间也很多,
对齐国的农民技术屡次探寻。
我曾想要竹子在阳光下醉人,
也曾询问柳树何时在梦中入睡。
卢橘起初并不算橘子,
蒲葵也并非真正的葵。
因此辨别名物,甘愿做个迟钝的樊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题材丰富,常以抒情和咏史见长,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葺圃》写于陆游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万物的关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名物的探究,显示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观察。
《葺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面上看似在描述种树的乐趣,实则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种树、读书与观察自然,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感受,显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接下来的“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则引发了对名物本质的思考,表明诗人并不满足于表面的事物,而是追求深层的理解与辨析。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平和的心态,诗人甘愿做一个慢慢探索的人,不追求快速的成功,而是享受这个过程。通过对植物的观察,诗人也在隐喻人生的道理:许多事物在表象上可能与我们认知的有所不同,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去辨别真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植物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陆游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葺圃》中的“齐民术”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农业技术?
诗中提到的“卢橘”与“蒲葵”分别象征什么?
诗人愿意做个“老樊迟”,这种态度体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