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入武夷》

时间: 2025-05-02 12:31:39

诗句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39

原文展示:

初入武夷
未到名山梦已新,
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
似与游人洗俗尘。

白话文翻译:

在我还未到达这著名的山川时,心中已对它产生了新的向往。
千山万岭高耸入云,宛如玉石般嶙峋。
在幔亭中一夜的风雨吹打,
似乎在为游人洗净世俗的尘埃。

注释:

  • 未到:还没有到达。
  • 名山:著名的山,特指武夷山。
  • 梦已新:心中对山的向往和憧憬已经产生。
  • 千峰拔地:形容山峰高耸,直入云霄。
  • 玉嶙峋:形容山的形态如玉石般美丽而尖锐。
  • 幔亭:一种遮风挡雨的亭子。
  • 洗俗尘:洗去世俗的尘埃,寓意净化心灵。

典故解析:

“武夷”指的是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和佛教胜地。诗中提到的“名山”不仅是指武夷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其文化与历史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婉约、深沉著称,往往情感复杂,字句精炼。

创作背景:

《初入武夷》是李商隐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初入武夷》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洗涤的渴望。诗的开篇“未到名山梦已新”,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憧憬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武夷山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欣赏,更是对一种心灵境界的追求。

“千峰拔地玉嶙峋”描绘了武夷山的雄伟与奇特,山峰如同玉石般耸立,象征着力量与美丽。这里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画面感。接下来的“幔亭一夜风吹雨”则将场景转向了一个具体的地点,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气候的影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一句“似与游人洗俗尘”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现了自然的力量能够洗去人们的烦恼与世俗的尘埃,传达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到名山梦已新:还未到达武夷山,心中的梦想已新鲜。
  2. 千峰拔地玉嶙峋:千山万岭高耸,宛如美玉般的奇峰。
  3. 幔亭一夜风吹雨:在幔亭里度过的一个晚上,风雨交加。
  4. 似与游人洗俗尘:仿佛在为游人洗净世俗的尘埃。

修辞手法:

  • 比喻:“千峰拔地玉嶙峋”中的“玉”比喻山的美丽。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体现了李商隐内心的宁静与对心灵洗涤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着文化和自然的结合。
  • 千峰:代表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幔亭: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避世的空间。
  • 风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洗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初入武夷》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名山
    • B. 世俗
    • C. 内心宁静
  2. 诗中提到的“千峰拔地”形象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美丽
    • B. 云的变化
    • C. 水的流动
  3. “似与游人洗俗尘”中的“洗俗尘”指的是什么?

    • A. 洗衣服
    • B. 净化心灵
    • C. 清扫房间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注重静谧的生活情境。
  • 杜甫《望岳》:关注山的雄伟与人生的感慨,情感更加激昂。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余行年七十有七腰围顿减殆不胜衣齿亦摇脱可念也 野坐 秋园 晚晴 閒咏 菜羹 野步 霜天晓角(为夜游湖作) 送邦达邦操弟同恪赴省 王君便衣挽章其子迁其母同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负增长 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亏 玉鬯 更深夜静 臼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寸长尺技 甘字旁的字 男夫 顺天应人 戈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大本大宗 赏不逾时 茹古涵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