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8
献州道中
作者:文天祥 〔宋代〕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
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
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
坐信纸管仲小,自觉伯夷隘。
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
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
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
历历古战场,俯仰生感慨。
吾常涉重湖,东海际南海。
兹游冠平生,天宇更宏大。
心与太虚际,目空九围内。
男儿不出居,妇人坐帷盖。
反身以自观,须弥纳一芥。
以此处死生,超然万形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三年来身处战乱中的艰难行程,经过五岭时与文人相会,攀登崖石,涉水而过,见到许多崎岖的山路和破碎的山水。虽然身处战乱,但他依然能感受到故乡的亲切和历史的厚重。如今来到中原,四处眺望,眼前是茂盛的桑麻,骏马在庙宇前奔腾,历经战场的痕迹让他感慨万千。常常游历于重湖之间,东海和南海相交,今天的游历更加让他感受到宇宙的广大。心灵与虚空相交,眼界超越九霄,感叹男子汉不出门,妇人却在帷幕后安坐。最终他反观自身,意识到即便是微小的芥子也能包容整个须弥山。于是他在此处体会生死,超然于万物之内。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以身作则,殉国精神感动了后世,代表作《过零丁洋》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文天祥在战乱中,经过艰难的行程,表达了他对家国的思念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献州道中》是一首表现文天祥心路历程的诗作。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展现了作者在战乱中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戎服行”引入,暗示了他作为武将的身份,经历了长时间的征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及对自然的观察。五岭的描绘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诗的中段,通过“十步九崎岖”的形容,生动地描绘了艰难的旅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破碎与战争带来的伤痛。坐视历史的厚重,作者自省了伯夷的隐逸和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英烈,反映出对生命及理想的追求与思考。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须弥纳一芥”的哲理,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生死的超然和人性之伟大,显示出一种哲学的境界与情感的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艰难的旅程,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词测试:
文天祥在诗中提到的“戎服”指的是什么?
“十步九崎岖”形容的是什么?
作者在最后以“须弥纳一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