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

时间: 2025-07-26 19:48:56

诗句

击柱论功不忍看,築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48:56

原文展示:

击柱论功不忍看,築坛刑马誓河山。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感叹那些人击柱论功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筑坛祭马的誓言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回想当年那些英勇的战士,是否与如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和卫国的纷争有什么不同?

注释:

  • 击柱:指击打柱子以表彰功绩的仪式。
  • 築坛刑马:指古代祭祀或誓言的仪式,涉及建筑坛子和处刑马匹。
  • 绛灌: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象征勇猛。
  • 春秋鲁卫: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代表当时的政治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宋代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因其坚定的抗元立场和悲壮的诗作而闻名。他在南宋沦亡之际,坚守抗敌斗争,最终被俘而殉国,留下大量具有爱国情怀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开篇“击柱论功不忍看”,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中浮夸功名的厌恶,击柱这一动作不仅是在庆祝,更是对人心的嘲讽。接下来的“築坛刑马誓河山”,则通过祭祀的仪式描绘了人们在面临国家存亡时的空洞誓言,彰显出对实际行动的失望。末句“只在春秋鲁卫间”带有历史的沉重感,诗人将当下与历史相对照,体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文天祥身为忠臣的悲壮情怀,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种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感,赋予了作品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击柱论功不忍看:击打柱子以表彰功绩的场景让人难以直视,显示出对这种表面的荣耀的反感。
  2. 築坛刑马誓河山:古代的祭祀仪式,表面上表明忠诚与誓言,实则多是形式主义。
  3. 当年绛灌知何似:思索过去英勇人物的境遇,感叹其与现实的不同。
  4. 只在春秋鲁卫间:将当下局势与历史上的鲁卫国争斗进行对比,揭示出历史的循环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击柱论功”和“築坛刑马”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形势相结合,形成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功名虚幻与历史循环的主题,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忠臣的悲壮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荣耀与功绩,然而在诗中却令人不忍直视,反映对虚荣的批判。
  • :祭坛象征着誓言与忠诚,但在诗中显得空洞。
  • :象征着战斗与牺牲,反映了历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的“击柱”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感?

    • A. 真实的功绩
    • B. 浮夸的功名
    • C. 历史的纠葛
  2. “築坛刑马”的意象主要体现了怎样的主题?

    • A. 忠诚与誓言
    • B. 空洞与形式主义
    •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中提到的“春秋鲁卫”代表了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历史的对比
    • C. 外敌入侵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作品,表达了相似的爱国情怀。
  • 《登高》:杜甫的作品,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蝶恋花 西江月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渔家傲 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 如梦令 南乡子·端午 鹊桥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贳的词语有哪些 强做解人 钳卢 韦字旁的字 座客 牛字旁的字 忧国忘家 蜂媒蝶使 达士通人 三框儿的字 转登 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牵心挂肠 禾字旁的字 劳臣 归全反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