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时间: 2025-04-30 22:29:51

诗句

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9:51

原文展示: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作者: 罗隐 〔唐代〕

远山高树思悠哉,
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
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
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
可能全望未然灰。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和高大的树让我思绪悠然,
我倚靠着高楼,喝下这一杯酒。
谢守已经随征召入朝,
鲁儒却仍然追逐着断蓬而来。
天气寒冷,空自怀念着温暖的手,
时势紧迫,正需要能济世的人才。
夜深人静在宣室,如果有人问起,
恐怕只会无奈地望着未能实现的理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悠哉: 悠然自得的样子。
  • 危楼: 高耸不稳的楼阁。
  • 谢守: 指谢安,东晋名士,此处指代已入朝的官员。
  • 鲁儒: 指鲁国的儒生,泛指读书人。
  • 断蓬: 比喻无根的浮萍,形容漂泊无依。
  • 移暄手: 指温暖的手,象征温情与关怀。
  • 济世才: 能够帮助和拯救世界的人才。
  • 宣室: 指古代的一个房间,可能是诗人用来寄情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谢守: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
  • 鲁儒: 这里 implicates 了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约833年-约909年),字允升,号青丘,晚唐诗人,生于福建,因其才华而广受赞誉。他的诗作多以清新、婉约、含蓄见长,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被征召入朝后的心情反映,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与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旧友的怀念。


诗歌鉴赏:

罗隐的《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思考。诗的开头以“远山高树思悠哉”引入,远山与高树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悠然与远思。接着,诗人倚楼饮酒,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但背后却隐含着对世事的深刻反思。

第二联提到“谢守已随徵诏入”,让人感受到时代变迁和人才被重用的呼声,而“鲁儒犹逐断蓬来”则暗示了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漂泊。诗中的“地寒谩忆移暄手”,令人感受到对温暖和关怀的渴望,恰似对故乡温情的眷恋。

最后两句以“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仿佛在说即便有人问起,自己的理想也只不过是一场空。这样的结尾富有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个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而又充满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山高树思悠哉: 远处的山和高大的树让我心中产生了悠远的思绪。
  2. 重倚危楼尽一杯: 我依靠在高楼上,喝下这一杯酒。
  3. 谢守已随徵诏入: 谢安已经随征召入朝,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
  4. 鲁儒犹逐断蓬来: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追求与漂泊。
  5. 地寒谩忆移暄手: 天气寒冷,却空自怀念温暖的手。
  6. 时急方须济世才: 现实急迫,需要有能力的杰出人才。
  7. 宣室夜阑如有问: 深夜在宣室,若有人问起。
  8. 可能全望未然灰: 可能只能无奈地望着未能实现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 例如“远山高树”与“重倚危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断蓬”比喻漂泊无依的状态,增强了诗意。
  • 象征: “移暄手”象征着人情温暖,触动人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人才和现实的深切思考。诗中透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 象征着理想的远大与追求。
  • 高树: 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成长。
  • 危楼: 象征着人生的不稳定与浮沉。
  • 温暖的手: 象征着关怀与人情。
  • 断蓬: 象征着无根的漂泊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谢安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鲁儒”的象征意指:
    A. 成功的士人
    B. 漂泊无依的读书人
    C. 政治权臣
    D. 乡土文化

  3. 诗的结尾“可能全望未然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人生的满足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人生的苦涩与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理想的思考与现实的反思,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后者则更加强调人生的苦涩与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历代诗人简明大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题严子陵钓台二首 九月十日乡人醵饮丹山分韵得东字 似臧伯通 次韵赵寄庵 雪寒 次韵梅山弟醉吟七首 送酒与元春兄 赠茅意山主簿 俞荪墅示以杂兴四首乃用危骊塘所次唐子西韵 次韵戴帅初以水涨不及赴茂林醵饮重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仙娃 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过目不忘 鼎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茁茂 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永锢 几字旁的字 相依为命 断织劝学 麟角虎翅 耒字旁的字 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人自为政 临渊之羡 开口见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