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8:05
宿接待寺
施枢 〔宋代〕
梵境忽巍峨,门前对市河。
有心弘誓原,於此接经过。
郭近人声杂,檐高雨气多。
规摹逾百载,犹说喻弥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庄严的寺庙。寺庙的环境忽然显得巍峨壮丽,门前正对着热闹的市河。诗人内心怀有弘扬佛法的决心,在此地接待经过的旅客。寺外的街道与人声交杂,檐上雨气弥漫。经过了百年的规制雕刻,依然在传颂着弥陀佛的教义。
施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诗作中多蕴含佛教思想而为人所知。他的作品通常表现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世俗生活的观察。
《宿接待寺》写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盛行时期,许多文人都开始涉足佛教文化。施枢在寺庙住宿,感受到寺庙的静谧与外界的喧嚣,激发了他对于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寺庙的环境,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内心的思索。诗的开头“梵境忽巍峨”,用“忽”字表现了诗人突然感受到的庄严氛围,随之而来的“门前对市河”则将宁静的寺庙与热闹的市河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宗教与世俗生活的交织。
接下来的“有心弘誓原”,表达了诗人对弘扬佛教的决心,而“於此接经过”则隐喻了寺庙作为精神寄托的意义。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郭近人声杂,檐高雨气多”的描写,展示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冲突。最后一句“规摹逾百载,犹说喻弥陀”则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悠久与传承,表明尽管时光流逝,佛教的教义依然深植人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热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在喧嚣的世界中,内心对宁静、信仰的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弥陀”是指哪个佛教人物?
A. 观音
B. 阿弥陀佛
C. 释迦牟尼
诗中“门前对市河”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苦难
答案: 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