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7:14
谁与深春共憔悴,隔江一树紫桐花。
谁能和我一起在这个深春时节感到憔悴,远隔江水,只有一树紫色的桐花在盛开。
“桐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这里却与“憔悴”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徐逸,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著称。徐逸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常常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或许在春日的美景中难免感到孤独与惆怅,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作者内心的孤独。第一句“谁与深春共憔悴”通过提问的方式,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他渴望有一个人能够陪伴他一同感受春天的美好,但却不得不独自承受那份忧伤。第二句“隔江一树紫桐花”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场景,紫桐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与前句的“憔悴”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生命的短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失去陪伴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感。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桃花
B. 紫桐花
C. 杏花
D. 菊花
诗人感到憔悴的原因是什么?
A. 孤独
B. 疲惫
C. 思念
D. 以上皆是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孤独与生命的短暂
C. 自然景观
D. 友情
答案:1.B 2.D 3.B
比较徐逸的《句》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在描绘自然景观中表达情感,但徐逸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