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4:33
就峰公宿
河出鸟宿后,
萤火白露中。
上人坐不倚,
共我论量空。
残月华晻暧,
远水响玲珑。
尔时无了梦,
兹宵方未穷。
河水流出后,鸟儿归巢休息;
萤火虫在白露的夜晚闪烁。
高人坐着不靠着椅子,
与我一起讨论空灵的道理。
残月的光辉淡淡朦胧,
远处的水声清脆悦耳。
那时没有了梦境,
今夜才刚刚开始未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量空”可以与道家思想相联系,强调空灵和无为的哲学。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窗,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优雅的诗风闻名。贾岛与王维并称,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就峰公宿》创作于贾岛游历山水之际,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他在夜晚静谧中与友人交流的情景。
《就峰公宿》是一首充满了宁静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引发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开篇“河出鸟宿后,萤火白露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鸟儿归巢,萤火虫在露水中闪烁,给人一种安静的惬意感。接下来的“上人坐不倚,共我论量空”则转向与友人之间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与高人之间的友谊和思想交流,强调了哲学的探索。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月光微弱而朦胧,远处的水声宛如清音,营造出一种唯美而静谧的氛围。最后两句“尔时无了梦,兹宵方未穷”则让人联想到梦境与现实的交融,暗示了夜晚的无限可能与思考的延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堪称唐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处于自然之中,探讨人生哲理的情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寄情山水、思考人生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萤火白露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上人”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人对夜晚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急躁的情绪。(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贾岛的《就峰公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贾岛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王维的诗在意境上更趋向于一种心灵的安宁,而贾岛则在哲理中寻找思考的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就峰公宿》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