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董大二首·其二》

时间: 2025-05-04 00:10:47

诗句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0:47

原文展示:

别董大二首·其二
作者:高适 〔唐代〕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怜惜这飘逸的六翮,离开京城洛阳已十多年。
作为一个贫困的男子,生活本就不够充实,今天相逢却连酒钱都没有。

注释:

  • 六翮:指的是翅膀,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志向或理想。
  • 飘飖: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这里暗示内心的豪情。
  • 京洛:指的是京城和洛阳,代表着繁华和理想的生活。
  • 丈夫:指男子,强调作为一个男子汉的责任。
  • 贫贱:指生活贫困和地位低下。
  • 无酒钱:表示生活拮据,连招待朋友的酒钱都没有。

典故解析:

  • 京洛: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城市,京城指的是长安,洛阳是东周的都城,象征着文化和繁华。
  • 酒钱:在古代,酒是社交的重要部分,酒钱的缺乏不仅反映生活的窘迫,也暗示人际交往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2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等并称。高适的诗歌多描绘边塞生活和士人的艰辛,风格豪放,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适的晚年,他在京城之外生活多年,感慨人生的无常与交友的艰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贫困处境的无奈与自怜。

诗歌鉴赏:

《别董大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诗人在开篇以“六翮飘飖”自喻,体现了他内心渴望自由和理想的情感。然而,随着“十余年”的时光流逝,作者感受到岁月带来的沧桑与孤独。虽有理想,却因“贫贱”而感到无奈。最后一句“今日相逢无酒钱”更是道出了生活的窘迫,无酒款待好友,令相聚的欢乐蒙上阴影。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简单的语言,诗人传达了深刻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而温暖的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翮飘飖私自怜:作者以“六翮”自比,表达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感叹自己在浮华世界中的孤独。
  2. 一离京洛十余年:时光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离开繁华的京城已久,感受到生活的变迁。
  3. 丈夫贫贱应未足:作为男子汉,他承认生活的贫困,感到自责与无奈。
  4. 今日相逢无酒钱:最后一句通过“无酒钱”强调生活的窘迫,体现出朋友相聚的欢乐因物质条件的缺乏而受到限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六翮”比喻自己的理想与志向。
  • 对照: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自嘲:通过“无酒钱”表现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困境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它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翮:象征自由与理想,表达对未来的渴望。
  • 京洛:象征繁华与理想生活,反映作者对过往的怀念。
  • :象征人际交往与生活情趣,缺乏酒钱暗示生计的困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
    B. 朋友
    C. 生活

  2.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两个城市? A. 北京和洛阳
    B. 长安和洛阳
    C. 南京和杭州

  3. 诗中“无酒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都有对士人生活的描写,但高适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和王胜之游普明院 和杜相公谢寄茶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梦游洛中十首 题周著作萃贤亭 寄南海李龙图求素馨含笑花 秋日登郡楼二首 七月过孤山勤上人院 御笔赐字诗 十五日游龙华净明两院值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骇窜 疋字旁的字 操开头的成语 匕鬯不惊 自说自话 蚁穴自封 虫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眇质 函盖包荒 显表 爿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哗世取宠 国事蜩螗 包含阑的成语 感今怀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