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7:51
重阳过后补登高,
深入茫茫云雾巢。
七十二峰忽不见,
低头双屐在重霄。
在重阳节过后再去登高,
深入那茫茫的云雾之中。
那七十二座山峰突然消失不见,
低头看到双屐已在云霄之上。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常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相关联,寓意长寿和健康。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可能指的是著名的山脉,如华山、泰山等,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作者介绍:魏新河,生于当代,是一位致力于古诗词创作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重阳节后,诗人通过重游高山,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竹枝 其四》是一首颇具意境的诗作,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高山的壮美,还能体会到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的开头以“重阳过后补登高”引入,展示了重阳节后诗人再次攀登的情景,暗含了对节日传统的尊重与继承。而“深入茫茫云雾巢”则通过“茫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神秘和孤独的感觉。
接下来的“七十二峰忽不见”,更是将读者带入一种迷失的状态,仿佛面对自然的浩瀚与无边,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与感慨。最后一句“低头双屐在重霄”则通过“低头”一词,展现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木屐在重霄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对比,诗人虽身处高处,但在自然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后的高山景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峰”可能指的是?
诗人通过“低头双屐在重霄”想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