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1:05
乞巧
作者: 李朴 〔宋代〕
处处香筵拂绮罗,
为传神女渡天河。
休嫌天上佳期少,
已恨人间巧态多。
齰舌自应工妩媚,
方心谁更苦镌磨。
独收至拙为吾事,
笑指双针一缕过。
到处是香气四溢的筵席,轻拂着华美的绮罗,为了传说中的仙女渡过天河。
不要嫌弃天上相会的良辰美景太少,
我已经在世间感到对巧妙手段的怨恨。
舌尖的灵巧自应是工整妩媚的,
可是心中又有谁更苦于这雕刻的磨难?
我独自收获那最为拙劣的技艺,
笑着指着那双针轻轻一缕而过。
作者介绍:
李朴,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见称,常涉及爱情和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乞巧》写于七夕节之际,表达了对爱情和技巧的渴求,以及对世间繁华与巧妙手法的反思。诗作通过对比天上与人间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复杂态度。
《乞巧》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李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情景,同时传达出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首先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场景:香气四溢的筵席和华美的绮罗,象征着人间美好与欢愉。接着,诗人引入了神女渡天河的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却又对人间的巧妙手段产生了怨恨,揭示了在追求完美与技巧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内心苦痛。
诗中对“至拙”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真实、纯粹情感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于世俗巧妙与虚华的反思。最后一句“笑指双针一缕过”则以轻松的语气,带出一种洒脱与自嘲,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追求的理解与接受。整首诗在柔美的意象与深邃的思想之间游走,展现了李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探讨了爱情、技巧与人间复杂情感的主题,揭示了对真实与纯粹情感的追求与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女”指的是哪位传说中的人物?
a) 仙子
b) 织女
c) 嫦娥
诗人对人间巧态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厌倦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七夕”是为了表达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名利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