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02
闻君为县武城傍,花里弦歌不下堂。
佳政日来多荐疏,美名年少满词场。
挥毫色动郎官宿,托简光摇御史霜。
千载并传秋兴赋,可知潘令在河阳。
我听说你在武城当县令,花丛中弦歌声不停。
你施展的良政日渐增多,年轻的美名在诗词中传扬。
挥笔写出来的作品让郎官羡慕,托简的光辉映照御史的清寒。
千年之后仍会传颂《秋兴》的作品,难道你不知道潘令的伟大在河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常以政治、山水为题材,作品多受当时社会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攀龙与朋友之间的诗酒交往中,借助对友人政绩的赞美,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以对友人的赞美为主线,展现了李攀龙对良好政绩的欣赏与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开篇通过描绘武城的繁华景象,充分展示了县令的政治成就与文化素养。诗中提到的“花里弦歌”不仅反映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和谐美好。接着,佳政的不断增加与年轻人的美名交织,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攀龙通过比喻与典故,进一步提升了友人的形象。他提到的“挥毫色动郎官宿”与“托简光摇御史霜”,既展现了友人风采的卓越,又隐含了对当代文人的期待。最后一句提及潘令,暗示了优秀官员的历史传承,诗人希望友人的政绩也能如潘令一样被后人铭记。这种对历史的敬重与对未来的期盼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情感深厚,意境悠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政绩,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反映了士人对于良好政务与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攀龙的诗中提到的“花里弦歌”指什么?
A. 诗歌
B. 音乐
C. 绘画
“佳政日来多荐疏”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政治腐败
B. 政绩增多
C. 人民不满
“可知潘令在河阳”提及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
A. 美食
B. 历史人物
C. 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攀龙的《酬朝城张明府和御史中丞苏丈秋兴见寄》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均以秋天为背景,但李攀龙更侧重于个人与友人的情感联结,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历史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