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

时间: 2025-04-26 14:57:07

诗句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

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7:07

原文展示: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白话文翻译:

太山那样高大,无法攀登,石头的尖锐边缘像是要咬住人的脚。我们在这里聚集了许多奇特的景象,眼前苍苍茫茫,尽收眼底。何必引来寒流,平地上就可以形成溪谷的景象。

注释:

  • 太山:指泰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高大、雄伟。
  • 不可历:历,攀登;不可历即无法攀登。
  • 石齿:石头的尖锐部分,形容山石的险峻。
  • 聊集:姑且聚集,指凑在一起。
  • 怪与奇:奇特的景象。
  • 苍苍:形容景色的广阔和朦胧。
  • 何须:何必要。
  • 引寒流:引导寒冷的水流。
  • 平地作溪谷: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溪流和谷地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游玩东园时,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哲思,反映出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梅尧臣在《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中的表现,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太山的描写,突显了其高大、险峻,给人一种无法攀登的感觉。这种状态,象征着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然而,梅尧臣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是在“聊集怪与奇”的过程中,展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他在苍茫的自然景色中找到了许多奇特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的最后两句“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则展现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观生成的思考。他质疑为何要引导寒流,而自然本身就能在平地上形成溪谷,反映出他对自然自有法则的尊重。整首诗流露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强调自然界的奇妙与人类的智慧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山不可历:直白地表明了太山的高大。
  2. 石齿齧人足:强调了山石的险峻,给人一种威胁感。
  3. 聊集怪与奇: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奇妙。
  4. 苍苍都在目:描绘出一种空灵的视觉感受,象征着广阔的自然。
  5.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发出反思,认为自然的美无需人为干预。

修辞手法:

  • 比喻:太山不可历比喻人类面对自然的局限。
  • 拟人:石齿似乎在“齧”人,赋予了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在自然的伟大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智慧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崇敬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山:象征伟岸与高远,代表自然的力量。
  • 石齿:代表险峻、不可攀登的自然特征。
  • 溪谷:象征自然的柔和与流动,体现自然的变化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山不可历”中“历”的意思是: A. 经过
    B. 攀登
    C. 观察
    D. 记住

  2. “何须引寒流”中“引”的意思是: A. 拉
    B. 引导
    C. 释放
    D. 追溯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自然的和谐与敬畏
    C. 人类的无力
    D.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情感上更加细腻,关注个人体验。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的诗意追求,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梅尧臣诗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闺怨 踏莎行三首 其三 踏莎行 咏烧香 踏莎行 题戴亮吉丈鹤馆得书图 踏莎行·为李拔可题其妹花影吹笙室填词图 踏莎行·衷心祝贺李德永、熊培粹同志结缡之喜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见《词综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锧笮 保残守缺 水火无交 传杯弄盏 木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色字旁的字 包含县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鼓字旁的字 包含酒的词语有哪些 灭顶 衯蝒 刮抉 寻山问水 铺食 花街柳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