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密赐》

时间: 2025-04-22 11:57:29

诗句

朝闻政府贺捷回,夕赐明月五千枚。

巍巍圣皇德所该,庙略付与何有哉。

况未覆穴翦渠魁,宜先战士老与孩。

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57:29

原文展示:

闻密赐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朝闻政府贺捷回,
夕赐明月五千枚。
巍巍圣皇德所该,
庙略付与何有哉。
况未覆穴翦渠魁,
宜先战士老与孩。
倾肝沥胆谢不敏,
岂可便恃张良才。


白话文翻译:

早上听闻政府贺捷的消息,
晚上收到天子赐予的五千枚明月。
伟大的圣皇应天之德,
庙堂之事与我何干呢?
况且尚未平息动乱,斩除首领,
应该先关注老百姓和孩子们。
我倾尽心血向恩赐表示感谢,
岂能仅凭张良的才华而自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贺捷:庆贺捷报,指战争胜利的消息。
  • 明月:此处指赏赐的象征,寓意光明与希望。
  • 巍巍:形容伟大、高大。
  • 庙略:指庙堂之事,政治事务。
  • 覆穴:指平定动乱。
  • 翦渠魁:斩除首领,打击敌对势力。
  • 倾肝沥胆:形容倾尽全力,真心诚意。
  • 张良:指汉初名将,寓意智慧和才能。

典故解析:

  • 张良:历史上有名的谋士,以智谋著称,借用其名形容才华出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溪,宋代诗人,官至工部员外郎。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而闻名,倡导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之际,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疾苦,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皇权和庙堂之事的思考,强调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闻密赐》是一首深具社会责任感的诗,梅尧臣通过对朝廷赐予的明月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通过“朝闻政府贺捷回,夕赐明月五千枚”的对比,展现了战胜敌人后,朝廷的欢庆与诗人内心的沉重。诗人并不因皇帝的恩赐而感到自满,反而思考庙堂与民间的关系,提出“庙略付与何有哉”的质疑,显示出对当权者的批判与对民众的关心。

接下来的两句“况未覆穴翦渠魁,宜先战士老与孩”,则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乱未平的情况下,诗人认为应优先关注战士和弱势群体,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情感。

最后两句“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则是对自我的反省,诗人不愿意仅凭个人才华而自满,而是要继续努力,表现出对自身使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深刻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闻政府贺捷回:早上听说朝廷传来战胜的喜讯。
  2. 夕赐明月五千枚:晚上收到皇帝赐予的丰厚赏赐。
  3. 巍巍圣皇德所该:伟大的皇帝应有的德行。
  4. 庙略付与何有哉:庙堂的事与我有何关系?
  5. 况未覆穴翦渠魁:更何况尚未平定动乱。
  6. 宜先战士老与孩:应该优先考虑士兵与老百姓。
  7. 倾肝沥胆谢不敏:我真心感谢皇上的恩赐。
  8. 岂可便恃张良才:难道可以仅凭才华而自满吗?

修辞手法:

  • 对比:早晨与晚上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对庙堂事务的批判。
  • 排比:强调应关注弱势群体。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批判了对庙堂事务的漠视,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光明和希望,也暗示了皇帝的恩典与权威。
  • 战士:代表为国捐躯的士兵,体现出诗人对士兵的关心。
  • :象征弱势群体,突显诗人的同情心。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明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而在此诗中,则是对恩赐的反思。战士与孩子的意象,反映了社会的两极,诗人希望通过关注他们来呼唤社会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皇帝的恩赐
    • C. 诗人的孤独
  2. 诗人认为在战乱未平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关注什么?

    • A. 皇权
    • B. 士兵和老百姓
    • C. 自己的才华
  3. 诗中提到的“张良”指的是?

    • A. 一位普通士兵
    • B. 一位谋士
    • C. 一位皇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类似的情感深度。
  • 《春望》(杜甫): 关注国家与民生,有相似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闻密赐》:前者强调个人内心感受,后者则关注社会责任。
  • 《春望》与《闻密赐》:两者都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民生的深刻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相关研究论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理解《闻密赐》的深意和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宾至(一作有客) 春归 除架 龙门阁 夕烽 宿赞公房 归雁 绝句 听杨氏歌 远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不棱登 穴宝盖的字 去本趋末 祖结尾的成语 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五成群 余资 高字旁的字 五铢钱 肿膝 星潢 豸字旁的字 包含遐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恙的词语有哪些 谆谆告戒 矜嗟 子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不赀之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