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1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2:49
沔水舟中
长河渺渺水云愁,
远道离情载叶舟。
夹岸短长千万柳,
随波下上两三鸥。
关山北望客如梦,
风雨西来天欲秋。
不独依人王粲苦,
思归我亦赋登楼。
长河悠悠,水面上云雾弥漫,令人愁绪满怀;
远道而行,离别的情感如同叶子漂浮在舟上。
岸边的柳树有高有低,成千上万;
随波逐流,时而有两三只鸥鸟飞翔。
北望关山,旅人的心情如梦般迷离;
风雨从西而来,天空似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我不仅因他人而感到忧伤,王粲的苦楚我也能理解;
我也想回归故乡,因而写下这首登楼之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熊士鹏,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沔水舟中》是在旅行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和离别的感伤,结合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沔水舟中》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长河和柳岸的美景,引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开篇的“长河渺渺水云愁”,即以宽广的水面和迷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忧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远道离情载叶舟”,则通过“叶舟”这一意象,将离别的情感形象化,仿佛离愁随水漂流,难以捉摸。
诗中“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了岸边柳树的繁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而“随波下上两三鸥”则增添了动感,仿佛在诉说着自由与漂泊的主题。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北方的关山,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渴望,“客如梦”一语,揭示了诗人对旅途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王粲的同情,也将自己的心情与他人相连,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全诗以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故乡的思考,具有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苦楚,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哲思。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命、离别与归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三国时期
C. 宋代
D. 明代
“长河渺渺水云愁”中“渺渺”一词的意思是:
A. 渺小
B. 广阔
C. 模糊
D. 明亮
诗中“夹岸短长千万柳”描绘的是:
A. 山
B. 水
C. 柳树
D. 竹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沔水舟中》中,诗人与王粲的情感共鸣形成对比,王粲的诗作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熊士鹏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间接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这些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风格。